你知道吗?
虽然我国禁毒,但却有种“毒品”在全国光明正大地销售。
小到小卖部,大到连锁商超,这多渠道的贩卖途径,帮“它”俘获了1亿多国人的芳心。
而这个广受欢迎的“毒品”就是槟榔。
称其为“毒品”,并非夸大其词。
而是槟榔在土耳其等国家的身份,就跟大麻在中国的身份一样,都是毒品没商量。
你去土耳其前带了两包槟榔当零嘴,飞机一落地就得无缝衔接住警局。
除了如毒品一般的成瘾危害,它作为一级致癌物的杀伤力更是不容小觑。
1.槟榔的前世今生
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
因为其内含的槟榔碱有着杀虫、消积的作用,于是成为了中医里的一味名药,在我国南方地区广受欢迎。
然而在食用过程中,人们很快就发现了除了杀虫的功效以外,它还能带来更重要的“好处”——让人感到兴奋、快乐。
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槟榔碱刺激产生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于是这种原本普通的植物果实就拥有了令人上瘾的吸引力,并逐渐在人群中流行起来。
2.吃槟榔要付出代价
但这份快乐需要付出两份代价:
1.在每次嚼食槟榔时,粗糙的槟榔纤维会反复摩擦娇嫩的粘膜。
一方面可以形成局部的慢性损伤,起炎症和不正常的细胞增生;另一方面,则会形成常见的溃疡,口中常常出现灼烧感,任凭喝多少水都无法缓解。
2.槟榔碱会“屠杀”大量的粘膜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在短时间之内的凋亡,会导致大量胶原纤维堆积,将原本柔软的粘膜覆盖,并逐渐向着纤维化发展。
而在一次次的磨损之中,牙龈持续炎症发生萎缩,牙齿变红或者变黑,甚至会出现提前脱落的现象。
3.一级致癌物导致的口腔癌
在槟榔双重打击之下,口腔中的各种细胞纷纷凋亡,DNA遭到严重破坏。
这么脆弱的环境,为癌细胞大军的到来铺平了道路,让恶心的癌症肿瘤带着可怕的突起和糜烂降临了。
从嘴角到咽喉,所有的粘膜都是它们的领地。
为了防止扩散,医生只能选择将病变的部位切掉,原本正常的人成为了恐怖电影的主角——割脸人。
并且从此告别了味觉,再也尝不到酸甜苦辣,也难以发音难以进食,只能每日以流食为生。
而哪怕付出了毁容的代价,生命依然无法得到保障。
许多人在割脸治疗之后,余生都要面临着癌症扩散的风险,随时都可能被带走生命。
槟榔让人享受了短暂的快乐,但却带来了无尽的折磨与悲剧。
早在年,槟榔就已经被列为1类致癌物。
年《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称。在全世界口腔癌发病率极高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不是嚼槟榔成风。
而在我国湖南、广西、台湾等地也是食用槟榔的重灾区。
在这些地方,槟榔还是不少年轻人的社交密码。
搓麻将、玩剧本、打游戏……感觉嘴巴空了就来上一口,还会友好地和朋友分享。
湖南作为全国最大的槟榔加工基地,槟榔的第二故乡,嚼槟榔的人群比例达到41.12%,其中30至40岁人群更高达52.28%。
医院研究预测,到年长沙市平均每年将会新增例左右的口腔癌患者。而整个湖南省,届时平均每年新增口腔癌患者的人数将达到人。
在如此高的食用率和致癌率背后,藏着一个庞大的千亿级市场。
与烟草的低调不同,槟榔的广告充斥在街头巷尾上,连电视广告、网络界面都不缺少它的身影。
这些槟榔企业无视嚼食槟榔的风险,意图用养生的噱头来引导新一批年轻人消费。
好在槟榔的潜藏危害,政府没有忽视。
广电总局去年决定,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而在今年,浙江义乌、四川成都、四川南充等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陆续要求当地的食品经营者“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及槟榔制品”。
虽然禁售令不是全国性的,暂时无法撼动槟榔这个千亿级别的大产业。
但已经是迈出了保卫口腔健康的一大步
至于今后会不会全国范围内封杀,那就要等未来再看了。
在此之前,大家还是要管好自己的嘴。
比起一时的快乐,生命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