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珠玑巷先民南迁历史《千年珠玑》“演”纪录片
一串首尾相连的竹筏,一群宋朝汉族打扮的人――他们挈妇将雏、拖箱带包、鸡犬相随,沿着珠玑巷附近的凌江浩荡南下……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千年珠玑》为还原珠玑巷先民南迁历史的一个镜头。由珠玑巷后裔捐资233万元投入拍摄的纪录片《千年珠玑》目前正在南雄珠玑巷紧张拍摄。 纪录片生动如电视剧 纪录片《千年珠玑》以“千年珠玑,岭南本源”为主题,追述珠玑巷先民千里跋涉、顽强开辟的创业史,重现珠玑巷当年繁华昌盛的风采,见证珠玑巷由骚乱中突起,从繁华到衰落,如今再重新昌盛的千年厚重人文历史。整部片长达6集,每集30分钟,包括“岭南雄关”、“珠玑落盘”、“古巷风流”、“大珠小珠九州流”、“寻根问底”、“字字珠玑”。 据导演介绍,《千年珠玑》的内容主要选取南宋以来的几次大规模南迁历史及后裔的情况,时间跨度达千年之久。通过故事带出历史,片中的故事多来源于地方志和省内相干研究单位的资料。整部纪录片除采取同类纪录片的表现手段,如相干文物、遗址遗址的拍摄和展现,历史文学整理与解说,专家学者的采访外,更有大量由演员表演的戏,以戏剧性再现历史情形。如此次为了拍摄珠玑巷人经水道南迁的镜头,摄制单位花了几天时间,请民工上山伐竹,请当地老工匠以传统工艺制成竹筏,并从民间搜集大量的旧木箱、篓、篮等各种工具作为道具,约请当地艺术表演团体的专业演员及与角色吻合的大众出演。像这样的戏剧内容占全片的1/6以上。 导演还表示,与“正宗纪录片”主要采取跟踪记录手法、寻求客观真实性有所不同的是,《千年珠玑》更寻求唯美效果,讲求对细节的应用和雕琢。如一般的小型纪录片的拍摄有3个人就可以完成,而《千年珠玑》哪怕是再普通的镜头都需要10几个人同时工作;在每一个镜头拍摄时都铺上轨道,使所有镜头都是活动的,而不是照片式的静止画面。业内人士表示,像这样的纪录片拍摄方式,在国外比较常见,而国内只有少数大题材才使用过。 表露不为人知的史迹 据介绍,《千年珠玑》除主要介绍珠玑巷本身的历史与故事外,还用近一半的篇幅讲述珠玑后裔的情况,拍摄范围包括江门、南海、顺德、番禺、广州等多个珠三角城市。为找到珠三角人与珠玑巷相干的证据,摄制组多方搜集资料、寻觅文物史迹,表露了众多不为人知的史迹传说。 在南海市九江有1地名叫“破排角”。据《九江乡志》记载:“破排角在大洋湾,广州各家族谱称,始祖多从南雄珠玑巷来。”当地相传在宋咸淳年间,珠玑人为避胡妃之祸,纷纭相邀结伴携家属乘排筏南迁,当逃难队伍到达九江大洋湾时,因竹排撞石破毁,人们只好登岸落住。乡民将当年登岸之处命名为“破排角”,据称当地至今保留有碑石,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碑记中也有关于这次南迁的记叙。 而在中山小榄凤凰岭,有1记载着何氏先祖由珠玑巷南迁至此的纪念碑和一口“思源泉”井。据有关史料记载,在南宋末年的一个秋季,当地先民从珠玑巷南迁到此,看到荒凉小岛上菊花盛开,疲惫不堪的人们因而从这里上岸,休养生息,繁衍子孙。每一年风冷霜落,小榄仍然开满菊花。到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当地办了第一届菊花会。至今中山小榄举行的菊花大会也是从此而来。 古代珠三角布满河流。南迁珠玑巷后裔运用和推行了中原与江南的先进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生产技术,经久长的生产实践,创造了“桑基鱼塘”等在中国农业生产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生产方法。这些史迹都将在纪录片中反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