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申遗热”背后的功利性
我国有“申遗”意愿的项目达200余,全部完成申报需100年
据《羊城晚报》7月15道,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和河南殷墟分别作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白癜风哪治得好。世遗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王凤武泄漏说,目前中国具有“申遗”意愿的项目多达200个,根据一个国家每一年最多只能申报两个项目的新规定,中国完成所有项目的申报最少需要100年。 其实,“申遗热”在中国的延续升温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了。若是这一份经久不息的热忱完全出自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那自然值得推行和嘉奖。只惋惜,在一些地方高烧不退的“申遗热”背后,掩藏不住的却是一种功利性目的。首先,因文化而起的“申遗”活动常常成为政府行动,动辄由几套班子组成“申遗”领导小组、启用上千万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元的“申遗”资金。这类大包大揽的做法,“申遗”变成政府的“形象工程”,造成不必要的行政本钱支出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愈甚者,一些官员将“申遗”活动办成劳民伤财的闹剧。 其次,提倡文化保护的“申遗”,被过量地用于经济开发。特别是承德避暑山庄、平遥古城、云南丽江的“申遗”成功后给很多地方带来了巨额旅游收入,更激起各地蜂拥争取“世遗”名号。而在“申遗”活动中,一些地方急于“贴现”,不加控制地过度开发,既腐蚀了世界遗产的“原真性”,更背离了“申遗”的文化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