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有些人总是等到牙齿疼得受不了才去看医生,殊不知牙齿与身体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某个部位感到不舒适,牙齿也会有所反应。
1、牙齿松动,导致骨质疏松
年龄的增加使骨骼的状态走下坡路,骨密度也越来越低。牙齿松动脱落由于牙槽骨的不坚固,全身骨质疏松情况严重,牙槽骨骨质疏松。这种情况只能提早预防,如服用钙片,进行跳跃、震动式的锻炼,经常叩齿等。
2、牙龈出血,导致肝炎
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轻咬一口食物上面留下了血印,一般来说是牙周炎症,但可能与肝病有关。
这种现象在慢性肝病患者中普遍,还伴有鼻子流血、月经过多。由于肝细胞损伤后,肝脏产生凝血因子的功能下降,凝血机制发生障碍。一般可以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K及其他止血药来缓解病情。
3、牙齿磨动,情绪紧张
磨牙是肠道有寄生虫的典型症状,寄生虫的毒素会刺激神经,致使神经兴奋而导致磨牙。现在患肠道寄生虫的可能性少见。磨牙多是情绪紧张的一种表现。磨牙与梦游、遗尿、噩梦一样,是一种不由自主的下意识动作。出现了这种情况需要警惕精神状态,做到彻底放松。
4、牙齿肿痛,胃热上火
胃热常常是造成牙齿肿痛的原因,同时还会伴有口渴、便秘、恶心、腹胀等。严重的时候,牙齿会从红肿严重,继而发展为齿龈糜烂。
5、牙齿变长,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唾液糖分很高,有利于细菌生长,同时唾液中钙的含量增高,也容易形成结石,会让牙周病、龋齿等病的患病几率增高。这种情况的逐渐形成,会发现牙齿开始变长,实际上是牙龈萎缩的结果。
6、牙齿不洁,心脏疾病
牙齿上附有牙菌斑,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心脏是否健康。牙菌斑会导致牙龈炎,从而使机体免疫机制做出反应,表现为白细胞增多。心脏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就是白细胞增多。心脏不太好的人,要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小科提醒大家,大人要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儿童最好是半年一次检查。
如果发现自己的口腔有以上问题,请您一定要高度地重视,医院做全面地咨询和检查。口腔健康就意味着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口腔健康四步走:
1、勤刷牙、勤漱口,采取正确的刷牙方法,正确运用牙线,定期(半年或一年)洁牙和拜访牙医。
2、使用含氟牙膏、药物牙膏;少吃蔗糖含量高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餐后零食后可以咀嚼无糖口香糖,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的发生。
3、避免偏侧咀嚼习惯,纠正夜磨牙、紧咬牙习惯;避免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保持心情愉快。
4、少吃摈榔,少吸烟,少饮酒,少吃辣刺激食品;加强维生素和矿物微量元素的摄取,保持营养均衡;减少牙尖、不良修复体的局部刺激,避免搔抓皮肤痒或日光暴晒。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