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的功能一是咀嚼食物,二是辅助发音,三是保护容颜,在对付僵硬食物时牙齿不可避免遭受损伤,遭遇冷热酸甜食物时受到侵蚀,龋齿、牙周病、牙龈炎、缺牙····伴随着我们一生,“牙痛不是病”,已是陈旧的观念,牙齿不好,可能引发许多疾病,例如心脏病、胃病、感染等,随着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合并多种血管风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在增加,近几年心房颤动异军突起,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中青年也频频中招。
房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中风、瘫痪、半身不遂,房颤发作时不得不频繁光顾急诊室,同时,如果有严重的心脏病,再发房颤,意外死亡的风险陡然增大。所以识别和控制房颤的风险因素或致病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已确认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闭塞性疾病、心肌病、饮酒和吸烟等为风险因素,然而,其他风险因素还不为我们所知。
韩国学者进行了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把刷牙、口腔卫生指标和房颤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队列研究,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清洁牙齿与房颤发生有关。
研究纳入了名来自韩国国家健康保险系统-健康筛查队列的受试者,其人口统计学、既往病史或实验室检查结果数据无缺失,没有房颤、心脏瓣膜病病史。口腔卫生指标则包括牙周病、刷牙次数、牙科就诊原因、专业洁牙和缺牙数量。
随访10.5年,其中例患者发生房颤(3.0%)。
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状况、规律锻炼、饮酒、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当前吸烟、肾病、癌症史、收缩压、血液和尿液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多变量分析中,频繁刷牙(≥3次/日)与房颤(风险比:0.90,95%)置信区间(0.83~0.98)风险显著降低相关。
这项调查性研究提示,经常刷牙,特别是每日刷牙3次,可以降低房颤风险,既往研究也已经揭示了口腔卫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
因此,重视刷牙,剔除牙缝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改善口腔卫生与房颤风险的降低相关。
在苏格兰健康调查中,口腔卫生不良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牙齿的炎症明显增大了心血管病的风险。
据报道,牙周炎是房颤患者心律失常事件的独立因素,严重牙周炎患者的房颤发生率较高。
口腔卫生不良会引起短暂的菌血症和全身性炎症,而这一免疫反应过程可介导房颤。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口腔炎症、牙周病、牙龈炎可引起心血管疾病。勤刷牙,保护牙齿健康,可以通过减少炎症达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从上述研究证据可以看出,重视刷牙,剔除牙缝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可以减少房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