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0日,是第28个全国“爱牙日”。年全国爱牙日主题是:
“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你懂什么是口腔健康的“”吗?“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十大标准之一。它不只是口腔的事情——口腔健康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早产低体重、社交心理、营养不良等都相关。
口腔健康的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口腔健康之“”,指的是:80岁时有20颗牙。
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刷牙每天二次,每次三分半钟;饭后漱口(特别是吃水果后);每半年到一年(儿童三个月到半年)做口腔检查。
牙不好全身都受罪!牙齿和全身的多个重要器官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些人的胃病反反复复,总是不好,这时应考虑下是不是牙有问题。有牙周病的人,牙周袋内的细菌也会通过吞咽进入胃,更容易患胃病。
此外,牙周炎患者与非牙周炎者相比:
急性心肌梗死或慢性冠心病的发生率高25%;
发生脑卒中的比率是牙周正常者的2.1倍;
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比率比牙周健康者高4倍;
患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几率比口腔卫生良好的人群高4.5倍。
有牙周病的孕妇,由于炎性介质可能引起子宫过早收缩,会引发早产。
牙齿和眼睛一样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不能厚此薄彼,没了牙齿,估计你只有看着美食流口水的份了!
关于牙齿的15个冷门知识,我们都该知道!1
家人不要共用牙膏
共用同一支牙膏,如果其中一人感冒,或患有口腔疾病,在刷牙时,感冒病毒、口腔细菌很容易通过牙膏口传播到其他人的牙刷上。
2
牙膏应经常更换品牌
长期使用同一种牙膏,可能会使一些有害的口腔病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从而使牙膏失去作用。
3
别被牙膏功效迷惑
得到卫生部门认可的功效牙膏只有三种:防龋、抗炎、抗过敏。除了上述三种功效之外,其他所谓“功效”牙膏多是商家为了推销而制造的“噱头”。
4
刷牙用温水好
刷牙时用接近自己体温的温水(37℃左右)感觉最舒适,效果最好。
5
早晨水龙头第一杯水不要刷牙
上海市质监局在对水龙头抽查时发现,超过2/3的水龙头重金属析出量超标,第一杯最好不要入口。如果发现早上刚放出来的水颜色不对时,可以先放一段时间,出水十几秒钟之后再入口。
6
牙齿敏感嚼点剩茶叶
进食冷、热、酸、甜食物时,牙齿酸痛,可以用喝剩下的茶叶放在过敏的牙齿部位咀嚼,或者将新鲜茶叶直接放入牙齿的敏感部位轻轻咀嚼,也可以帮助脱敏。
7
牙龈不适淡盐水漱口
盐不能放多,稍微有点咸味就行。如果不好把握可以买瓶0.9%的生理盐水,尝尝它的味道,以不要超过它的咸度为标准。感觉牙龈不舒服的时候用它漱口即可,没有时间、次数限制。
8
别拿塞牙不当病
偶尔塞牙不要紧,但如果常出现塞牙,说明有口腔问题了,医院医院的牙体牙髓科、修复科治疗。常塞牙会导致口腔问题的发生或加重原有口腔疾病。
9
少喝酸性饮料
酸性的饮料会损害牙齿,比如柠檬汁,尤其是当结合热水的时候,长期喝会导致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被软化和磨损。建议大家用吸管喝饮料,使液体绕过牙。
10
6岁以下儿童别用含氟牙膏
有证据表明,使用了含氟牙膏以后,牙齿的抗酸能力增强了,患龋的机会减少了。但孩子的动手能力差,含漱技巧尚未完全掌握,如用含氟量较高的成人牙膏,刷牙时难免误吞含氟较多的牙膏。因此幼儿不宜自行使用或者6岁以下儿童别用含氟牙膏而使用儿童牙膏。
11
别总用一边咀嚼
有些孩子一侧牙齿可能有很多龋齿,于是不得不只用另一侧来吃东西。久了,可能会造成下颌向一边倾斜,影响美观与功能。
12
牙齿没了也得刷牙
刷牙其实不仅仅是清洁牙齿表面,而是整个口腔环境,比如牙龈面和舌部。牙齿虽掉了,但粘膜、牙龈、牙槽等组织还在。
如果不刷牙,口腔中的致病菌一旦随着食道进入体内,容易诱发心脏、肾脏的疾病,甚至还会影响血糖的稳定。因此,即使老年人牙齿掉得所剩不多,仍然需要按时清洁整个口腔内环境。
13
饭后清水漱口
饭后及时漱口是个好习惯,但建议用清水(温水)而不是用漱口水。对没有口腔问题的人来说,成分复杂的漱口水反而会导致口腔内菌群失调。
14
进食后一小时再刷牙
因为进食后口中容易产酸,会使牙齿外层的坚硬组织软化(学术上称为脱矿),提倡在进食和饮用酸性饮料后不要即刻刷牙,最好1小时后待脱矿的牙体组织再矿化后再刷。
15
洗牙是对牙龈最好的保护
有些洗了一次牙的人对洗牙产生很大误解,说洗牙让牙缝变大,牙齿变松,牙齿变得怕酸、怕烫,其实这都是对洗牙的错误认识。牙结石被洗掉了,看上去牙缝好像变大了,其实这种变大是牙结石早就造成的危害,不是洗牙后出现的。
关于磨牙、漱口、补牙...这些观念必须改牙口不好,顿顿咸菜夹馍馍;牙齿酸胀,吃豆腐几乎用抿……不是不爱吃,而是成本太高!奇怪的是,很多人牙不好,依然守着一套“老掉牙”观点,殊不知,这些“老掉牙”的观点恰恰害惨了牙!
观念1:老人牙齿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防也无用,治也无益。
人老,牙不一定会老。牙齿松动只是缓慢的生理变化过程。如果牙齿保护得好,70多岁,牙齿仍然可以很稳固。其实,牙周炎和龋齿才是老人牙齿松动脱落的主因,预防和治疗牙周炎和龋齿很重要。
观念2:人牙同鼠牙,越磨越结实,啃点硬东西没关系。
频繁啃过硬的食物,牙齿支持力会相应下降,易松动,导致咀嚼无力,外露牙根易受冷热和机械刺激发酸。更有甚者,可能导致牙折裂、牙创伤松动,长期习惯啃硬食物会造成牙体磨损过度,导致酸软、咀嚼无力。
观念3:只漱口不刷牙,这是祖宗传下来的。
只漱口,清洁牙齿作用很差。“刷牙+牙线”才能很好清洁牙齿。即便做了固定义齿(假牙),也一定要注意口腔清洁卫生,除刷牙外,可用牙线清洁牙与牙之间的邻接面,以防牙齿发生龋坏(烂牙)、牙龈炎、牙周炎等。
观念4:只要坚持刷牙,就没必要“洗牙”了。
坚持刷牙也可能有牙结石、龈炎,所以有牙结石、医院洗牙。
观念5:掉一两颗牙,不必急着补,等掉完换全口假牙省事。
全口假牙效果差,特别是牙槽骨萎缩时,全口假牙易松动、咀嚼无力。一般牙齿缺失越多,修复(镶牙)效果越差。
来源:健康浙江、健康时报、新华网山东频道
你可能还想看■这个消息能让贵州万人受益!点进来看看有你吗?
■贵阳一名13岁女孩手臂中竟有16颗铅笔芯!原因更是令人没想到…家长们都要注意了
■真的没想到!“老干妈”竟然在美国败给了“老干爸”!
■紧急通知!这种笔或致白血病,你家孩子天天在用!赶紧扔掉!
■吓cry!你可能遭遇了网约“幽灵车”,没上车自动扣款,司机眼眶嘴唇发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