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牙龈炎 > 疾病治疗 > > 牙列缺损

牙列缺损


北京白癜风病医院哪个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学医路上,需挑灯夜读的勤奋!

更需要凝思的冷静与淡定!

学医路上你并不孤单----

牙列缺损

本单元内容也非常重要,是口腔修复学的关键内容,各个知识点考试都经常出现,而且本单元又同时涉及固定和活动修复,所以有承前启后作用。

总结本单元内容,需着重掌握固定和活动修复差异点;固定义齿设计是重中之重,要求全面掌握;可摘义齿掌握其组成部件的要求及Kennedy分类;还有就是掌握戴牙后出现的问题,要学会分析解决。

总体来说,这个部分在口腔修复学出题最多,考生相应要花的时间也应最多。

一、病因及影响

1.牙列缺损的病因

龋病、牙周病、根尖周病、颌骨和牙槽骨外伤、颌骨疾病、发育障碍等。

2.牙列缺损的影响

①咀嚼功能减退;②牙周组织改变;③发音功能障碍;④影响美观;⑤颞颌关节改变。

二、治疗设计及方法选择(两者优缺点,)

(一)固定义齿与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固定义齿适应证()

(1)缺牙数目:

牙弓内少数牙缺失,或者少数牙的间隔缺失。

(2)缺牙部位:

末端游离缺失不做单端固定桥。如果对颌是黏膜支持式义齿,可做单端固定桥。

(3)基牙条件:

冠根均匀;牙髓正常或治疗过的死髓牙;牙周组织无病变;根吸收小于13,停滞水平,基牙位置正常,无过度扭转或倾斜。

(4)关系:

基本正常,对颌无伸长。

(5)缺牙区的牙槽嵴:

愈合良好,形态正常,无骨尖、残根、增生物及黏膜疾病。

(6)年龄:

青年和壮年最佳,即20-55岁。

(7)口腔卫生情况:

良好,能自行维护。

(8)余留牙情况:

无伸长、下沉及过倾斜,无重度松动,无不良修复体,无牙体牙周疾病。

(9)患者的要求和口腔条件的一致性。

2.固定义齿的禁忌证

(1)年龄较小,临床牙冠短,根尖部未完全形成。

(2)缺牙较多,余留牙无法承受固定义齿力。

(3)缺牙区毗邻牙有牙髓、牙周病变未治疗。

(4)缺牙区牙槽嵴顶黏膜至对颌面距离过小者。

3.可摘局部义齿适应证(、、)

(1)适用于各种牙列缺损,尤其是游离端缺牙者。

(2)缺牙伴有牙槽骨、颌骨或软组织缺损者。

(3)拔牙创未愈合或青少年过渡修复及美观要求采用的拔牙前即刻义齿修复。

(4)基牙或余留牙松动不超过Ⅱ度,牙槽骨吸收不超过12者,修复同时可作为松动牙固定。

(5)因先天牙萌出不足或牙颌面重度磨损等原因造成咬合距离过低,需加高垂直距离者。

(6)唇、腭裂不能或不愿外科手术、需以基托封闭腭部裂隙者。

(7)基牙过度倾斜、倒凹大等不愿意固定义齿磨牙或主动要求可摘局部义齿者。

(8)不能耐受固定义齿备牙敏感又不能接受麻醉者。

(9)年老体弱、全身条件不允许固定义齿修复者。

4.可摘局部义齿非适应证()

(1)缺牙间隙过小或龈距过低,义齿强度不足者。

(2)某种原因生活不能自理,可摘义齿不便摘戴、保管、保洁,有误吞危险者。

(3)对丙烯酸树脂过敏又无其他材料可取代或个别患者对义齿异物感无法克服者。

(4)严重牙体、牙周及黏膜病变未得到有效治疗控制者。

(二)固定义齿的组成及分类

固定桥由固位体、桥体和连接体三个部分组成。类型:

(1)双端固定桥(、)。

(2)半固定桥。

(3)单端固定桥()。

(4)复合固定桥(、、、)。

(5)种植固定桥。

(6)固定-可摘固定桥。

(7)粘结固定桥()。

(8)CADCAM固定桥。

(三)固定义齿的生理基础

1.牙周储备力是固定桥修复的生理基础。

2.牙周膜面积与牙周储备力。基牙牙周及支持组织的健康决定了基牙的质量,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方法是用牙周膜面积大小评价基牙的支持力,选择基牙。牙周膜面积与基牙的牙周储备力呈正变关系。牙周膜面积的减小会造成牙周储备力的减小而影响基牙的支持力。

3.牙槽骨与基牙支持力的关系。健康牙的牙槽骨对生理性的咬合刺激反应良好,在X线片上显示骨质致密,骨小梁排列整齐,对咬合的承受能力高,是可选择的好基牙。

(四)固定义齿的设计

1.固位体设计

(1)固位体设计的一般原则

①固位形和抗力形。

②共同就位道。

③外形:恢复解剖形态、生理功能、美观要求,并具有良好自洁作用。

④边缘密合性。

⑤材料性能。

⑥保护牙体软、硬组织。

(2)固位体类型

①冠外固位体:

全冠(固位力最强);部分冠(固位力比全冠小,比嵌体大)。

②冠内固位体:

嵌体(固位力弱,临床很少使用)。

③根内固位体:

根桩固位体(、、)。

(3)固位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提高固位体的固位力:

固位力大小、基牙条件、固位体的类型、牙体预备量。

②双端固定桥两端固位力基本相等。单端固定桥固位力要求高。

③固位体的固位力大小:

与力大小、桥体跨度和桥体弧度相适应()。

④固位体之间的共同就位道()。

⑤防止基牙牙尖折裂。

⑥修复基牙的缺损或畸形。

⑦边缘设计:

前牙一般在龈缘下,冠内固位体边缘线延伸到自洁区。

⑧美观要求。

⑨利用固位体调节缺失牙间隙。

(4)特殊基牙的固位体设计

①牙冠严重缺损牙:

未达龈下或达龈下2mm时,牙根稳固经根管治疗或加桩核可作基牙。

②牙冠严重磨耗牙:

缩小轴壁聚合度,加固位形。

③倾斜牙:

改变固位体设计,如下颌第二磨牙倾斜,可设计变异34冠固位体;下颌第二磨牙倾斜严重,可设计套筒冠固位体;如果进行完善根管治疗还可以设计桩核或金属翼板粘结固定桥。

2.桥体()设计

(1)桥体应具备的条件

①恢复缺失牙形态和功能,维护牙弓完整性。

②良好的自洁作用。

③形态、色泽美观,口内舒适。

④后牙桥体面形态和颊舌径与基牙的支持和固位条件相适应。

⑤龈端面积适当,不压迫黏膜,具清洁作用。

⑥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2)桥体的类型

①材料分:

金属桥体、非金属桥体、金属与非金属联合桥体。

②龈端与牙槽嵴黏膜接触关系分:

接触式桥体、悬空式桥体。

③桥体龈端形态分:

盖嵴式桥体、改良盖嵴式、船底式桥体、悬空式桥体。

(3)桥体的具体设计()

①桥体的面:

形态根据对颌牙咬合关系设计,大小一般颊舌径略窄于原缺牙者,一般为缺牙宽度的23,条件差可为原来的12。

减小力的方法:

减小颊舌径;减小舌侧近远中径,扩大舌侧外展隙;减小牙尖斜度;加深颊舌沟,加大食物溢出道(、、、、、)。

②桥体的龈端:

与缺牙区牙槽嵴状况、桥体自洁能力和可清洁能力有关()。

③桥体的轴面:

恢复唇颊和舌腭面外形和突度,颈缘线位置及邻间隙形态与邻牙相协调。

④桥体的色泽:

与邻牙和同名牙相接近。

⑤桥体的强度:

材料的机械强度;桥架的厚度与强度(桥体弯曲变形量与桥体厚度的立方成反比,与桥体长度的立方成正比,与桥体的宽度成正比)(、);结构形态(工形、T形、拱形优于平面形);减小力。

3.连接体设计

(1)固定连接体:

截面积4~10mm2(),前牙固定桥连接体面积小,位于中13偏舌侧;磨牙固定桥连接体面积大,位于中13偏方;前磨牙固定桥连接体面积居中,位于中13偏方。

(2)活动连接体:

通过栓道式活动关节相连接,由栓体和栓道组成,一般用于基牙倾斜、难于取得共同就位道的后牙固定桥病例(、)。

(五)可摘局部义齿的类型和支持方式

1.按义齿对所承受力的支持方式分类 

牙支持式义齿、黏膜支持式义齿、混合支持式义齿。

2.按义齿制作方法和材料分类

塑料连接式可摘局部义齿、金属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六)Kennedy分类法(、、、、、、)

第一类:

牙弓两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无天然牙存在。

第二类:

牙弓一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无天然牙存在。

第三类:

牙弓一侧后牙缺失,且缺隙两端均有天然牙存在。

第四类:

牙弓前部牙缺失,天然牙在缺隙远中。

亚类指的是除主要缺隙外,另存的缺隙数的统称。

(七)可摘局部义齿的模型观测

用观测仪的分析杆检查各基牙和黏膜组织的倒凹情况以确定可摘局部义齿的共同就位道,并绘出各基牙的观测线。结合临床检查情况,在模型上确定基牙的数目和分布,卡环和大连接体的类型、位置、基牙倒凹的大小和可供利用的有利固位的倒凹,检查软组织倒凹,设计基托伸展范围,进一步确定最佳的义齿设计方案。

(八)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基本要求

可摘局部义齿一般由人工牙、基托、支托、固位体和连接体组成。

1.人工牙

(1)作用:替代缺失的天然牙以恢复牙弓完整性;建立正常咬合、排列和邻接关系以恢复咀嚼功能;辅助发音;恢复牙列外形和面形;防止口内余留牙出现关系发生紊乱。

(2)选牙原则

①前牙:满足切割功能,达到语言和美观要求;形态大小色泽与同名牙和相邻牙对称、协调;排牙参考余留邻牙、对颌牙和缺牙区牙槽嵴情况;颜色应与患者肤色、年龄相称;尽量选用成品牙。

②后牙:尽量选硬度大、耐磨性能好的;外形、颜色与同名牙和邻牙协调;游离端缺牙应该减数、减径,增加食物排溢沟;颊面垂直高度应与余留天然邻牙协调。

(3)种类

①材料分:

塑料牙、瓷牙、金属牙()。

②面形态分:

解剖式牙(牙尖斜度30°~33°)、非解剖式牙(牙尖斜度0°)、半解剖式牙(牙尖斜度20°)。

③制作方法分:

成品牙、个别牙。

2.基托

(1)基托的功能:

①连接作用;②修复缺损;③传递力;④固位和稳定作用(、)。

(2)基托的类型:

①塑料基托;②金属基托;③金属网加强塑料基托()。

(3)基托的要求

①基托的伸展范围():

在利于义齿固位稳定,不影响软组织活动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基托面积;后牙游离端义齿上颌基托一般盖过上颌结节,伸展至翼颌切迹;黏膜支持式上颌可摘局部义齿,后缘中部止于硬软腭交界稍后的软腭处;下颌义齿后缘覆盖磨牙后垫前13~12。基托唇、颊边缘伸至黏膜转折处,边缘圆钝,一般不宜进入组织倒凹区。

②基托厚度:

塑料一般不少于1.5~2mm;金属基托厚度0.5mm。上腭仿腭皱既有利于基托的强度,又能辅助发音。

③基托与基牙及邻牙的关系:

腭侧基托边缘应与基牙及邻近牙导线以上非倒凹区接触;基托不能进入邻牙的倒凹区;前牙置于舌隆突上;基托边缘与牙密合无压力;龈缘处的基托组织面应缓冲。

④基托与黏膜的关系:

密合而无压力;特殊部位要缓冲。

⑤基托的形态和美学要求:

组织面与其下组织外形一致,密合无压痛。磨光面高度磨光,边缘曲线匀整、圆钝。

3.支托

(1)支托的作用:

①支承、传递力;②稳定义齿;③防止食物嵌塞和恢复关系。

(2)支托的要求

①支托的位置:

天然牙面近远中边缘嵴上,咬合紧可放于磨牙的颊(舌)沟处。

②支托的大小、形态:

铸造金属——长度约为14磨牙或13前磨牙的近远中径,宽度应为13磨牙或12前磨牙的颊舌径,厚度为1~1.5mm。18号不锈钢丝——宽为1.5mm,厚为1mm,长为2mm。铸造支托呈圆三角形(匙形),底面与支托窝相密合呈球凹接触关系。

③材料:

具有刚性,不易变形或折断。

④支托与基牙关系:

支托凹底与基牙长轴垂线约呈20°(磨牙)或10°(前磨牙)左右仰角,不会使基牙移位。支托的连接体不能进入基牙倒凹区。

⑤支托厚度:

不影响就位和咬合,有一定厚度。

4.固位体

固位体的功能:

固位、支持、稳定()。

固位体的要求:

①有一定固位力,保证义齿咀嚼时不脱落;②非功能状态时,对基牙不产生静压力;③摘戴义齿时,对基牙无侧方压力;④符合美观要求,尽量少显露金属;⑤合理设计,不损伤口内软硬组织;⑥与基牙密合,不易积存食物;⑦固位体颊、舌臂和各固位体间尽量有交互对抗作用;⑧制作材料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

固位体的种类:

①直接固位体:防止义齿向脱位,起主要固位作用,包括冠外固位体(卡环型、套筒冠)和冠内固位体(栓体栓道)。②间接固位体:增强义齿的稳定,防止翘起、摆动、旋转、下沉。包括指端支托、连续卡环、金属舌腭板、附加卡环、邻间沟、支托、延伸基托等。

间接固位体设计:

①设计位置与支承线相关,支承线有纵线、横线、斜线、平面四种形式();②远中游离端义齿间接固位体应位于前牙舌隆突上;③原则:从间接固位体到支承线垂直距离最好从鞍基远端到支承线的垂直距离;④间接固位体种类:金属舌板、邻间钩、舌杆等。

(1)各型直接固位体的组成、作用和要求

卡环:

由卡环臂、卡环体、支托和连接体组成。

①卡环臂:

卡环臂尖位于倒凹区,是卡环产生固位作用的主要部分,阻止牙齿向脱位。卡环臂放于非倒凹区,起稳定作用,防止义齿侧向移位(、)。

②卡环体:

连接卡环臂、支托和小连接体的部分,环抱于基牙的非倒凹区,对基牙环抱作用,阻止义齿龈向和侧向移动。

③小连接体:

卡环包埋在基托内与大连接体相连的部分,起连接作用。

④支托:见前文。

卡环与观测线关系:

观测线又称导线,是指按共同就位道描画的,用以区分硬、软组织倒凹和非倒凹的区分线,一般可分为三类()。

Ⅰ型导线:

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画出的导线,基牙主要倒凹区远离缺隙侧。

Ⅱ型导线:

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画出的导线,基牙主要倒凹区靠近缺隙侧。

Ⅲ型导线:

基牙近远中缺隙侧均有明显倒凹或基牙向颊舌向倾斜时所形成的导线,导线位置靠近面,倒凹普遍且显著。

Ⅰ型导线卡环:

正型卡环,卡环臂在倒凹区,卡环体在非倒凹区,固位稳定好。

Ⅱ型导线卡环:

分臂卡环,近缺牙区臂端在倒凹区,另一端在非倒凹区,有一定固位作用,稳定作用较差()。

Ⅲ型导线卡环:

导线较高,需靠近缘,有一定环抱和稳定固位作用()。

(2)常用卡环()

①单臂卡环:

一个卡环臂位于颊侧,多利用连接体作跨越外展隙的间隙卡环。

②双臂卡环:

颊臂为固位臂,舌侧为对抗臂。

③三臂卡环:

颊、舌两臂和支托组成。

④环形卡环:

又称圈形卡环,多用于最后孤立磨牙,牙向近中舌侧(下颌)或近中颊侧(上颌)倾斜。

⑤对半卡环:

颊舌两个相对卡环臂和近远中两个支托组成。主要用于前后有缺隙、孤立的前磨牙或磨牙上。

⑥长臂卡环:

又称延伸卡环,卡环臂延伸到邻牙倒凹区,用于基牙松动或外形圆秃无倒凹者。

⑦连续卡环:

卡环臂很长,仅中间部分进入倒凹区,无游离臂端。多用于牙周夹板,放置在2个以上牙上。

⑧联合卡环:

位于相邻两牙上的2个卡环通过共同的卡环体相连而成。卡环体位于相邻两牙外展隙,适用于基牙牙冠短而稳固,相邻两牙间有间隙或食物嵌塞情况。

⑨回力卡环:

常用于后牙游离缺失,基牙为前磨牙或尖牙,牙冠短或呈锥形。

⑩倒钩卡环:

常用于倒凹区在支托的同侧下方的基牙。

尖牙卡环:

专门用于尖牙上,设近中切支托。支持、固位作用好。

杆式卡环(、):有不同形状,如T形、L形、U形、I形、C形。

混合型卡环:

RPI卡环()由近中支托、远中邻面导板及颊侧I形杆式卡环组成,常用于远中游离端义齿。其主要优点是:

力作用下,游离端邻缺隙基牙受力小,且作用力方向接近牙体长轴。

I形杆与基牙接触面积小,美观且龋患概率小。

邻面导板可防止义齿与基牙间食物嵌塞,同时起舌侧对抗卡环臂()。

近中支托小连接体可防止游离端义齿远中移位()。

游离端基托下受力均匀,较垂直于牙槽嵴。

5.连接体

(1)大连接体()

①作用:

连接义齿各部件成一整体;传递分散力;与基托比可缩小义齿体积并增加强度。

②要求:

抗弯曲能力;不影响周围组织的功能性活动;尽量缩小体积。

③类型

前腭杆:

位于腭隆突之前,腭皱襞之后。厚约1mm,宽约8mm,离开龈缘至少4~6mm。

后腭杆:

位于腭隆突之后,颤动线之前。厚1.5~2.0mm,宽约3.5mm,腭中缝区缓冲。

侧腭杆:

腭隆突两侧,离开龈缘4~6mm,与牙弓平行。厚1.0~1.5mm,宽3.0~3.5mm。

腭板:

前腭杆向前、左右伸展成,与后腭杆连接则呈“天窗”腭板,覆盖全腭区则为全腭板。

舌杆:

位于下颌舌侧龈缘与舌系带、黏膜皱襞间,距牙龈缘3~4mm。厚2~3mm,宽3~4mm。

与黏膜有三种形态:

垂直型与黏膜平行接触;倒凹型者在倒凹之上;斜坡型与黏膜轻轻接触()。

舌板:

舌侧高基托,覆盖于下前牙舌隆突上。适用于前牙松动需夹板固定者;舌系带过高不能容纳舌杆者;舌侧倒凹过大不能用舌杆者。

唇、颊杆:

适用前牙或前磨牙过于舌向或腭向,组织倒凹大影响就位或舌系带接近龈缘,宽、厚度与舌杆相似,杆应离开龈缘3~4mm()。

(2)小连接体:

把义齿上各部件与大连接体基托相连。

(九)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1.可摘局部义齿达到的基本要求 

①适当地恢复咀嚼功能;②保护口腔组织的健康;③良好的固位稳定作用;④舒适;⑤美观;⑥坚固耐用;⑦容易摘戴()。

2.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

(1)生物学和生物力学原则

①生物学原则:

修复体材料对人体无害;根据余留牙条件及支持组织情况,恰当恢复功能;义齿设计制作尽量减少对天然牙覆盖,义齿部件与口腔组织密合;义齿形态、范围不妨碍周围组织、器官正常的功能性活动;患者容易适应。

②生物力学原则:

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原则,避免基牙与基托下组织受到不利作用力而损害健康。

(2)固位设计原则

基牙选择原则:

首选健康牙,治疗患病牙,选择固位形好的,基牙数目不宜过多(2~4个),基牙位置恰当,越分散越好()。

就位道原则:

选择的就位道应便于患者摘戴义齿;根据义齿的固位需要选择就位道;根据义齿的稳定需要选择就位道;就位道不应导致义齿与邻牙间出现过大的空隙;应根据就位道对基牙外形进行修整。

确定就位道方法:

平均倒凹法:

将模型方向调节在各基牙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倒凹比较平均的位置。

调节倒凹法:

使缺隙两侧基牙的倒凹适当地集中在一侧基牙的某一面上。适用于基牙牙冠短,基牙长轴彼此平行者(、)。

选择就位道一般规律:

个别前牙或后牙缺失,或单间隙连续缺牙时采用调凹式就位道。前牙缺失,一侧后牙非游离端缺失,或前后牙同时有缺失者,采取由前向后斜向就位道。后牙游离端缺牙一般采用由后向前斜向就位()。

缺牙间隙多且倒凹大者,则采取平均倒凹的就位道。

直接固位体(卡环)的设计原则(、、、):

固位体的数目、分布与基牙的位置、数目的选择原则相同;按导线设计卡环;不损害基牙,利用天然间隙,尽量少磨牙体组织;卡环臂进入基牙倒凹深度要合适;避免卡环臂对基牙产生侧向力和扭力;卡环与基牙表面要密合,接触面积尽可能小;基牙牙周健康差或缺牙多支持力差时,应增加固位体;增加基牙原则应靠近弱基牙、由线支承变为面支承;兼顾美观、舒适及义齿摘戴方便。

(3)稳定设计原则:

加大平衡距增加平衡力;补偿义齿支持组织可让性之间差异;变混合支持形式为单一支持形式。

(4)咬合设计原则:

人工牙面形态恢复应符合固位、稳定需要;根据义齿的力支持形式设计人工牙面形态和恢复咀嚼功能;恢复或适当加高垂直距离;改善余留牙关系;选择适合的人工牙;合理排牙。

(5)连接设计原则

连接设计目的:

有利于义齿固位、稳定,并将力传递。

设计原则:

有一定强度、质坚韧、不变形、不断裂;不影响周围组织功能性活动;根据不同情况,呈不同的大小、外形和厚度;不进入软组织倒凹区。

连接体类型:

刚性连接(缺牙少、基牙健康情况好)和弹性连接(缺牙多、基牙健康情况差)。

连接设计尽量减少义齿异物感:

尽量减少义齿体积;合理安排连接部件位置。

(6)加强设计的原则

义齿折断的好发部位:

修复小的缺牙间隙及咬合紧的低间隙义齿,位于人工牙腭舌侧基托处及人工后牙面支托连线处;前后均有缺牙,中间孤立牙的腭侧基托处;下颌后牙游离端缺失,近缺牙区基牙的舌侧基托处或前牙舌侧部位的基托处;加强丝设计不当处;塑料基托过薄或有气泡部位;上颌多数牙缺失,前部腭中缝处或其两侧的基托。

义齿折断的原因:

义齿存在过分薄弱区域;义齿局部应力集中;设计制作不当造成义齿折断的隐患。

预防义齿折断的措施如下。

对义齿薄弱部位的加强:

调开辟间隙,使缺牙间隙的龈距离或近远中距离加大;埋入加强钢丝;用金属、舌面加强;塑料基托易折断处用金属网加强或金属基托替代;支架位置、布局应设置合理。

设计和制作义齿避免产生应力集中的条件:减少应力集中造成义齿形态突变;加强丝走向避免与基托内应力的方向正交;义齿制作中避免气泡。

(7)学的原则:

口颌功能协调;咬合关系稳定;颌位关系正常;适当恢复咀嚼功能;尽可能不改变原有口腔环境;修复过程中需纠正患者不良咬合习惯。

(8)美学的原则:

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

3.各类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设计要点

(1)Kennedy第一类牙列缺损的义齿设计要点(、)

①1~2个双侧后牙游离端缺失。

基牙选择:

常规选择2个基牙,单侧设计。

支托设计:

邻缺隙侧基牙上设计远中支托,基牙条件差可设计近中支托。

间隙卡环位置:

一般位于第一前磨牙以增加平衡距。

缺牙区牙槽嵴黏膜支持力弱者可适当减少人工牙颊舌径或减牙不恢复第三磨牙。

②双侧多个后牙游离缺失,或一侧游离缺牙多,另一侧单个后牙游离缺失。

基牙选择:

3~4个基牙,双侧相连。

支托、间隙卡环设计同上,邻缺隙基牙上可设计RPI、RPA卡环;加设间接固位体(舌隆突支托、切沟等);人工牙排列:减数或减少颊舌径,尽量伸展游离基托范围。

③双侧后牙全部缺失、余留前牙条件差。

上颌不设支托,尖牙放置低位卡环固位,用黏膜支持式。

下颌尖牙上设舌隆突支托及唇侧低位卡。

(2)Kennedy第二类牙列缺损的义齿设计要点(、)

①单侧一个后牙游离缺失,同上述第一种。

②两个以上后牙游离缺失,对侧无缺牙,牙弓对侧设置间接固位体,两侧用腭杆(上颌)、舌杆或舌板(下颌)或基托连接,按固位、稳定要求加设间接固位体和选择基牙位置。

③两个以上后牙游离缺失,对侧伴有非游离缺牙,同上述第二种。

④牙弓一侧全部牙缺失,尽量利用牙弓对侧基牙,如余留牙条件差,则用基托相连或锁卡,若仅存个别后牙,尤其存在一定松动,可设计无卡环全基托黏膜支持式义齿。

(3)Kennedy第三类牙列缺损的义齿设计要点

①个别后牙缺失

常规选择2个基牙修复;邻缺隙基牙条件差,可增加1个基牙;缺牙间隙小,应尽量减少缺隙区支架。

对颌伸长或面磨耗造成龈距过低,设计金属网或整体铸造。

防止旋转现象,可采用铸造宽支托、利用邻缺隙基牙邻面倒凹、采用斜方就位道等。

第二磨牙缺失,虽然存在第三磨牙但位置或条件不好,可在第三磨牙设置支托。

第一前磨牙缺失,间隙较小、力较小的情况下,尖牙不设计卡环,卡环可位于远中。

②多个后牙缺失

缺牙区对侧牙弓上设置间接固位体,义齿呈面支承式。

基牙条件好,可用连接杆连接,条件差,可用基托连接。

亚类若对侧牙弓亦有牙缺失,则设计两侧相连义齿。

(4)Kennedy第四类牙列缺损的义齿设计要点

①单个前牙缺失,常规选择2个基牙,基牙常为第一前磨牙,美观。

②第一前磨牙上的间隙卡环臂端位置根据基牙倒凹区位置、少磨牙原则及美观决定。

③人工牙排列避免深覆,与邻牙协调、对称,颜色与天然牙一致,双中切牙缺失者,采用口内排牙法,以防中线偏斜。

④尖牙缺失,间隙小、力不大情况下,固位体位于缺牙远中,但舌侧基托要延伸至侧切牙舌侧。

⑤前牙缺失较多者,一般在缺牙多侧增加基牙;缺牙多、邻近基牙固位不足可向远中延长基托,增加基牙。

⑥唇侧牙槽嵴丰满者可考虑不放基托。

⑦前牙缺失采用前斜方就位,利于人工牙排列和美观。

⑧深覆的设计轻度采用调磨下前牙增加切龈距离;中度腭侧基托采用金属网加强;重度腭侧采用铸造金属基托;下前牙咬及腭黏膜,可做矫治性修复。

⑨因美观,个别前牙缺失可不设卡环,利用制锁作用固位。

(十)种植义齿的组成、结构和修复治疗原则

1.组成 

分为上部结构和牙种植体,其上部结构主要有:①人造冠;②金属支架;③人工牙;④基托;⑤固定螺丝;⑥附着体。种植体结构主要有:①体部;②基桩;③愈合帽;④牙龈成形器;⑤卫生帽;⑥中央螺栓。

2.治疗原则 

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保证义齿良好的固位、支持和稳定;保护口腔组织健康;坚固耐用。

3.外科手术前的修复设计 

修复设计与牙种植体的确定;修复设计与牙种植体植入;种植义齿龈缘的美观设计。

三、治疗步骤

(一)固定义齿的基牙预备

预备原则和要求基本上和全冠及嵌体相同。参考全冠和嵌体的牙体预备。①各基牙预备体之间必须有共同就位道;②不同固位体设计需要不同基牙牙体磨除量及不同龈边缘预备形式;③固位体预备时必须留有连接体的空间。

(二)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前准备及牙体预备

1.口腔检查

(1)口内检查:

缺牙情况、剩余牙槽嵴情况、余留牙情况、咬合情况、牙周黏膜唾液情况、口内现存修复体情况等。

(2)颌面部检查:

对称性、口唇形态、关节和肌肉情况。

(3)研究模型:

了解咬合情况,颌间关系,义齿边缘伸展情况。

(4)X线检查:

牙体牙周情况,骨和关节情况。

2.修复前的准备

(1)余留牙的准备:

对修复不利的牙应拔除,有利的牙积极治疗,加以利用;拆除不良修复体;治疗牙体牙周病,可以保留的尽量作为基牙;过度伸长牙可以去髓后调磨并修复;低牙用全冠恢复咬合,改善曲线和平面;倾斜移位牙轻者可调磨邻面倒凹,重者应正畸或套筒冠改变就位道。

(2)缺牙间隙的准备:

手术去除缺牙区残根、游离骨片、骨尖等;有过度伸长牙进行磨改,无保留价值,可拔出;缺牙间隙两侧牙齿过度倾斜,邻面倒凹过大,应减小其倒凹防止食物嵌塞;系带附着接近牙槽嵴顶应手术修正。

(3)颌骨准备:

手术去除异常肥大的上腭隆突、下颌隆突及上颌结节;牙槽嵴加高术改变过分低平牙槽嵴。

(4)软组织准备:

切除过度增生软组织。口腔有炎症、溃疡、肿瘤及黏膜病变者应先治疗后再义齿修复。

3.牙体预备

(1)基牙和余留牙的调磨:磨改伸长的牙尖,较陡的斜面和锐利的边缘嵴,消除早接触和干扰;调磨伸长或下垂的牙,以及边缘嵴上下交错牙,恢复平面;缺隙两侧牙倾斜移位时,磨改减小邻面倒凹,有助于设计共同就位道;调改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坡度,去除轴面过大的倒凹;适当调改基牙邻颊或邻舌线角,避免卡体位置过高;适当调改颊外展隙,防止卡环固位臂尖部戴入不受邻牙阻挡。

(2)支托凹预备:

一般预备在缺隙两侧基牙近中、远中边缘嵴处;上下咬合过紧或面磨损过敏时,不要勉强磨出支托凹,可适当磨除对颌牙;尽量利用上下牙咬合天然间隙,或设置在不妨碍咬合之处,如上颌牙的颊沟区,下颌牙的舌沟区;在保证铸造支托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少磨除基牙牙体组织;尽量不放在充填物上,无法避开时应将支托预备到正常的牙体组织上;支托凹呈球面。尖牙支托凹做在颈13和中13交界,呈V字形,近远中2.5~3mm,唇舌径2mm,切龈径1.5mm。下颌前牙支托置于切角或切缘上,宽2.5mm,深1~1.5mm。

(3)卡环间隙预备:

正中和侧方卡环间隙都应有足够的空间,沟底不能呈楔形,颊舌外展隙转角应圆钝。一般0.9~1.0mm比较合适。

(三)可摘局部义齿的印模和模型

选择合适的托盘,根据不同义齿设计要求选择不同印模材料,而后灌制模型。印模的分类、托盘的选择原则及模型的要求参见固定义齿修复。

(四)确定颌位关系及上架

1.确定正中关系():

①模型上利用余留牙确定上下颌牙的关系:缺牙少,余留牙关系正常;②用蜡记录确定上下颌关系:仍有保持上下颌关系的后牙;③堤记录上下颌关系:缺牙多,余留牙咬合紊乱。

2.转移颌位关系。

3.口内选排前牙。

(五)可摘局部义齿人工牙的选择与排列

1.选牙 

根据缺隙大小、宽窄、邻牙外形、颜色面型,力大小和对颌牙情况选择。

2.排牙要求

(1)前牙的排牙要求:

①以余留邻牙为依据注意对称协调;②因人而异体现个性需要;③注重发音和切割功能的恢复;④遵循美学观点。

(2)后牙的排牙要求:

以恢复咀嚼功能为主:①多数后牙缺失,排后牙尖窝相对,正中时有最大接触面积,咀嚼功能发挥良好。②上颌后牙游离缺失,牙排牙槽嵴上,若牙槽嵴吸收明显,排成反。③上下颌双侧后牙缺失,按全口义齿排牙原则,平分颌间距离。④根据牙槽骨吸收程度,减少人工牙的数目,增加溢出道,减少侧向力。

3.排牙方法

(1)前牙排列:

①个别前牙缺失参照邻牙或对侧及对颌牙;②多个前牙缺失或上下前牙全部缺失注意中线;③前牙覆盖和覆不宜过大;浅覆,浅覆盖;④缺隙过窄可将人工牙减径或减数排列;⑤缺隙过宽加大人工牙近远中向倾斜度;⑥前牙反,可将上颌人工牙稍向唇侧排,尽可能正常浅覆或对刃;⑦上前牙缺失伴下颌后缩,深覆可磨除下前牙切缘或做金属基托;⑧关系不正常可先模型排好,口内试戴调整。

(2)后牙排列:

①个别牙缺失,根据天然牙适当磨改人工牙;②多数后牙缺失排好第二前磨牙和第一、二磨牙;③后牙游离缺失,排在牙槽嵴上,上颌牙槽骨吸收较多应排成反关系;④上下颌双侧后牙缺失按全口义齿排牙原则;⑤近远中径及龈距离小者可用金属牙。

(六)可摘局部义齿的初戴

1.初戴异物感,发音不清,唾液分泌增加和恶心,嘱患者耐心使用,逐渐习惯。

2.义齿按一定方法摘戴,禁止猛力或咬戴。

3.先吃软食,后吃硬食。

4.保持清洁,饭后睡前摘下洗干净。

5.睡觉一般不戴,浸于冷水中,禁用沸水或酒精。

6.如有疼痛,可摘下并在复诊前1~2h戴上,以便查明原因修改。

7.不合适应及时复诊,长期不戴必须重做。

四、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及处理

(一)固定义齿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

1.基牙疼痛(、、、)

(1)咬合早接触:

引起咬合疼痛经调改去除早接触点,疼痛可消失。

(2)牙周膜轻度损伤:

接触过紧或就位道有偏差引起,疼痛一般会自行消失。

(3)牙髓炎:

疼痛会逐渐明显,一般需要拆除修复体治疗后再修复。

(4)继发性龋:

及时拆除固定桥,经治疗后再修复。

(5)电位差刺激:

消除电位差,消除疼痛。

(6)基牙受力过大:

摘除固定桥,重做修复设计。

2.龈炎(、、)

(1)粘结剂未去净:

去除多余粘结剂。

(2)菌斑附着:

边缘不密合或外形恢复不正确引起,一般需重做。

(3)龈组织受压:

固位体边缘或桥体龈端过长压迫牙龈,需要重新制作。

(4)接触点不正确:

食物嵌塞引起,不利于自洁和对牙龈的按摩作用,需要重新制作。

3.继发龋() 

修复体边缘不密合,粘结剂溶解,固定义齿松动,食物嵌塞,拆除,治疗后重新制作。

4.基牙松动 

基牙负重过大,桥体面恢复过大,力恢复过大,关系不正确长期受创伤。保守治疗,调,效果不佳重做(、)。

5.固定桥松动(、、、、、)

(1)基牙负荷过大:

需摘除,重新设计。

(2)固位体固位力不够:

需重新制作。

(3)牙体固位形差:

需重新设计。

(4)固位体与基牙不密合:

需重新制作。

(5)继发龋:

需拆除重新治疗后再制作修复体。

6.固定桥破损

(1)瓷层或树脂层牙面破损:

拆除重新制作。

(2)连接体折断:

拆除重新制作。

(3)面破损:

拆除重新制作。

(4)固位体、桥体牙面变色:

更换桥体牙面或树脂修补。

(二)可摘局部义齿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

1.基牙痛()

(1)原因:

咬合早接触,卡环紧,基牙负重过重,牙本质过敏,牙周牙髓病变等。

(2)处理:

调,调整卡环、人工牙和基牙关系,减轻基牙负担,牙本质脱敏及牙体、牙周治疗等。

2.软组织痛(、、)

(1)原因:

基托边缘过长过锐,硬区缓冲不足,咬合压力过大或过于集中,义齿不稳定,卡环臂过低刺激牙龈。

(2)处理:

磨改基托边缘、缓冲基托组织面、药物治疗患处;修理义齿;加大基托分散力;改进义齿稳定性;调整卡环臂位置或改变卡环设计。

3.固位、稳定不良(、、、、、、、)

(1)原因:

卡环不密合或未充分利用倒凹,基托边缘不密合、面积过小,义齿与基牙或组织硬区有支点,卡环数量和分布不当,卡环未进入倒凹区,基牙固位形差。

(2)处理:

增加基牙或设计固位力强固位体;充分利用吸附力和大气压力;消除支点、缓冲硬区、调整人工牙排列;改善义齿设计形式;修改卡环臂;改变卡环类型;改变就位道方向。

4.义齿咀嚼功能差()

(1)原因:

人工牙低,面面积不足,牙尖高度不够;关系不良;垂直距离恢复过低;基牙条件差,牙槽嵴低平,承担力差。

(2)处理加高咬合,加大面和增加沟槽;调整人工牙咬合;加高垂直距离;增加基牙和基托。

5.义齿摘戴困难()

(1)原因:

卡环过紧,非弹性部分进入倒凹区。

(2)处理:

调整卡环,磨改进入倒凹区域的基托和人工牙。

6.义齿人工牙咬颊、咬舌()

(1)原因:

人工牙排列过于颊倾或舌倾;平面过低,超不足;颊肌肥厚,舌体肥大。

(2)处理:

调整人工牙排列,加大超关系,升高平面。

7.食物嵌塞

局部衬垫或修理方法改善。

8.发音障碍() 

若是不习惯一段时间即可改善,若基托过厚或人工牙排列应修改或重排。

9.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不适

(1)原因:

垂直距离恢复过高。

(2)处理:

降低垂直距离。

10.恶心()和唾液增多

(1)原因:

基托边缘过厚、过长,边缘于组织不密合()。

(2)处理:

磨改基托后缘及磨薄,重衬加强封闭。

11.戴义齿后的美观问题 

合理要求尽量修改,必要重作。

(三)可摘局部义齿的修理

1.卡环、支托折断 检查支托凹情况,重新制作。

2.基托折裂、折断 加强丝自凝修复(、、)。

3.人工牙折裂或折断 换牙排列后自凝修复。

4.余牙拔除后增添人工牙、卡环 将义齿戴入口中取模型后制作。

5.基托不密合 重衬。

6.义齿低处理 恢复正常咬合。

主编微语:有人利用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ssykj.com/jbzl/10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