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入冬以来最强冷空气要来了,厚衣靴子都准备好了么?
受本次强冷空气的影响,20日到24日,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自北向南将先后出现大范围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平均气温将普遍下降6—10℃。其中,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西部和南部、江淮中西部、江南中西部、华南北部以及四川东部、重庆、贵州等地气温将下降12—14℃,河北、湖北、湖南、贵州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6℃以上。不仅仅是降温,这些地区还伴有4—6级偏北风。
可以说此次降温将是冬天来袭的最大证据,敢问各位豪侠们秋裤棉衣是否早已备好?若还没备好,那就赶紧的吧。
此次降温将给北方带来降雪,而南方则会有湿冷的降雨。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表示,这次降雪对于华北以南的地区来说都算得上是初雪。
预计20日白天到23日白天,内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淮西部和北部以及江汉北部等地自北向南将先后出现雨转雪(或雨夹雪)的天气。
不过,此次强冷空气的到来也有利于减轻华北南部和陕西关中地区的雾霾天气。《齐鲁晚报》报道,此次强冷空气的来袭,使得济南下周的整体空气质量转好。同时,受弱冷空气影响,北京市空气污染扩散条件也将逐步好转,持续性雾、霾天气减弱消散。
气象专家建议,由于此次冷空气强度强、雨雪范围广,强冷空气过后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将由前期偏高转为偏低,雨雪后部分路段会出现道路结冰现象,各地需防范天气对道路交通、城市运行等造成的不利影响,东部和南部海域还需防范大风天气危害。
除此之外,医学研究发现,人在冬天怕冷,除了外界寒冷的气候条件外,还与机体内某些无机盐的缺乏有关。在蔬菜,尤其是蔬菜的老叶、黄叶、根及皮内均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因此在食用时,不要去掉这些有益的部分。此外,还可以大量食用含铁的食品,如肝脏、瘦肉、蛋黄、黑木耳、黑芝麻、海参等。
更重要的是,如果头部暴露,易使其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紧张,容易引起头疼、感冒,甚至会造成肠胃不适等。等到了严寒时节,户外一般会出现持续冷风,外出时建议戴上帽子、围巾以防头颈部受寒。
强冷空气来袭,切记保暖、保证饮食。
最冷周来临,气温下降,风冷干燥,身体健康应当引起人们的 冬季气温低,人们呆在封闭空间里的时间大大增加,因为怕冷又不注意通风换气,室内空气不能及时补充和更换,空气质量下降。加之冬季人们室外活动减少,身体缺氧就会发生,气象医学专家称之为“缺氧综合征”。如果缺氧时间太长,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在冬季里,一定要适当通风换气才有利人们身心健康,避免发生“缺氧综合征”。四、温水刷牙
医学专家对牙齿生态的调查显示,人的牙齿在35-36.5摄氏度的口腔温度下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若经常给牙齿以骤冷骤热的刺激,长久会引起牙髓出血和痉挛,甚至导致牙周炎、牙龈炎等病症。因此用3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含漱,有利牙齿健康,还利于清除齿缝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达到护牙洁齿、减少口腔疾病的目的。
五、冷水洗脸冬天,面部皮肤由于气温低的刺激,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用热水洗脸,当时会感觉温暖,一旦热量散失,毛细血管又恢复原状,这样一涨一缩,易使面部皮肤产生皱纹。而晨起用冷水洗脸,顿时就有头清眼明的感觉。冷水的刺激既能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又可增强皮肤弹性。其冬令保健作用还在于:增强机体御寒能力,预防感冒、鼻炎,对神经衰弱的神经性头痛者亦有益。当然,冷水温度不能太低,以略高于10摄氏度为宜。
六、热水泡脚睡前用55-70摄氏度的热水泡脚,既解乏,又有助于睡眠。人体的足部穴位很多,在热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络,加速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冻疮、足部静脉曲张的患者。
七、巧防静电由于摩擦起电的时间极短,所产生的电流量很小,因而静电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生命危险,但静电对人体健康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刺激人体皮肤,使皮肤水分减少,皮屑增多,造成皮肤干燥、刺痒。静电积累会改变人体体表的正常电位差,影响各脏器,特别是心脏的生理过程及正常传导,引发心脏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 要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秋冬尽量少穿化纤类衣服,内衣、被套、床单等一定要选用纯棉制品或真丝制品,外衣面料如果是化纤织物的,可使用抗静电洗涤剂洗涤。同时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梳头最好选用木质梳子,发现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八、冬保三暖1.头暖 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2.背暖 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3.脚暖 一旦脚部受寒后,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后果是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