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口腔科吕臻
妊娠期龈炎是发生在妊娠期妇女的牙龈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与细菌的感染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女性激素水平升高会使得原有的牙龈炎症加重,使牙龈肿胀、刷牙或者咬物易出血,甚至形成牙龈的瘤样增生变化。分娩后病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发病率一般在30%~%之间。临床表现●妊娠前以牙龈边缘炎症为特征,以前牙区为主要区域。
●牙龈边缘和牙龈乳头呈鲜红色,松软、光亮、肿胀、肥大,有龈袋形成,轻触易出血。
●一般怀孕2-3个月后会出现症状,分娩后约2个月症状逐渐消失。
●妊娠期龈炎可以在局部牙龈形成瘤样增生物,称为妊娠期龈瘤,但是不要过于担心,这个并非真正的肿瘤。常呈扁圆形,可有蒂与底部组织相连,大小一般不超过2cm。分娩后,妊娠龈瘤能逐渐自行缩小。
发病原因●妊娠期龈炎与牙菌斑和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升高有关。
由于妊娠时性激素水平的改变,使原有的牙龈炎症加重。
疾病诊断●孕期妇女,在妊娠期间牙龈炎症明显加重且易出血。
●临床表现为牙龈鲜红、质地松软、易出血,并有菌斑等刺激物存在。
●妊娠瘤易发生在怀孕的第四个月到第九个月。
疾病治疗●一旦出现妊娠期龈炎,口腔局部卫生就非常重要了,尽量避免口服抗生素,可以局部应用消炎类漱口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辛辣食物,多补充维生素。
●控制菌斑,进行洁治(洗牙),除去一切局部刺激因素(如牙石、不良修复体等)。
●一般分娩后病变可退缩。妊娠期龈瘤如果在分娩后仍不消退则需要手术切除。
●当然对于症状很明显的病例,或者引起全身发热不适等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也是需要的。
疾病预防在妊娠前或早孕期进行详细的牙周检查和必要的牙周治疗,接受细致的口腔卫生指导,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和牙周健康是预防妊娠期龈炎的重要举措。
去除牙齿排列不齐、修复体或充填体形态不佳等局部刺激因素,注意满足妊娠期妇女合理营养需要。
专家建议妊娠期龈炎重在预防,因为一旦患病,由于在孕期,出于对胎儿影响的考虑,有些检查和治疗手段会受到限制,而且可能疾病本身也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我国某些民间地区有“孕期不能刷牙”的习俗,这无疑会增加妊娠期龈炎的风险。
虽然妊娠期激素水平的变化会促进妊娠期龈炎的发生,但患病的前提还是存在牙龈的感染和炎症,如果能够在妊娠前进行详细的牙周检查和必要的治疗,并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妊娠期龈炎还是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的。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
门诊预约-
(热线人工接听时间:
每周一至周日,8:00~20:00)
门诊在线预约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