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亚健康及其分子机制揭示为牙周病预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由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徐健团队、宝洁公司美国全球口腔护理部何涛团队、宝洁公司北京研发中心刘吉泉与王莉江团队、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刘晓蕙团队、香港大学牙医学院金力坚团队等合作,首次提出了“牙龈亚健康”这一新概念,揭示了其由牙龈菌斑驱动的分子机制,从而为牙周病的预防与早诊断提供了新思路。该工作成果于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刊》(mBio)。

刘阳供图

牙周病(牙龈炎和牙周炎)一直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而且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等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并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但是,牙周病发病过程的分子机制仍不明晰。徐健介绍,牙龈炎是世界上患者最多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在我国成人中患病率高达80%以上。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并加以控制,牙龈炎可演变成不可逆的牙周炎,引起牙周组织破坏,最终导致牙齿脱落。值得一提的是,牙周炎与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中风等息息相关。因此,有效地预防和诊断牙龈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社会意义。

在中科院—宝洁创新合作框架支持下,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和宝洁公司前期已发表系列合作论文,提出牙龈炎的菌群指数(MiG)可有助于诊断牙龈炎和评价口腔护理疗效(Huang,etal,ISMEJ,;BMCOralHealth,)。但是,牙龈炎发病过程的分子机制并不明确。针对这一瓶颈问题,该所单细胞中心黄适、宝洁公司何涛与刘吉泉等带领的联合研究小组,针对由40个志愿者组成的受试人群,开展了涵盖牙龈菌斑元基因组、元代谢组以及人体唾液细胞因子反应等一系列的动态多组学研究。

徐健表示,本研究发现(Huang,etal,mBio,),在停止刷牙后的24-72小时内,牙龈即进入一个前所未知的“亚健康”(Sub-optimalHealth;SoH)状态。尽管该阶段尚没有临床症状,但牙龈菌斑菌群结构、菌群代谢物组和唾液细胞因子却已发生急剧、显著的规律性变化。比如,包括11种唾液细胞因子被激活、而牙龈菌斑菌群里的良性菌罗斯菌(Rothiaspp.)快速减少,而牙周炎主要致病菌、与老年痴呆相关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却急剧升高。

基于微生物组搜索引擎(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ssykj.com/yyybx/14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