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生牙(ImpactedTeeth)是指由于邻牙、骨或软骨组织的阻碍而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引起牙阻生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人类的进化,颌骨退化与牙量退化不一致,导致骨量相对小于牙量(牙弓长度短于所有牙的近远中径之和),颌骨缺乏足够的空间容纳全部恒牙。阻生牙拔除难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如果延迟拔除,不但可能会导致阻生牙局部组织发生病变、邻牙及邻近骨组织缺损(缺失),还会增加拔牙时损伤相邻重要结构的风险等许多问题。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分类
根据角度分类角度是指下颌第三磨牙牙体长轴与下颌第二磨牙牙体长轴所成的角度。根据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长轴与第二磨牙长轴的关系可分成七类(图1)。
图1A近中阻生;B水平阻生;C倒置阻生;D垂直阻生;E远中阻生;F颊向阻生;G舌向阻生
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中,垂直阻生最常见,近中阻生多见,水平阻生较多见,其他阻生类型少见。近中和垂直阻生(除低位垂直)的拔除难度相对较低,水平和远中阻生的拔除难度较高,倒置阻生的拔除难度最高。阻生牙除与第二磨牙长轴有成角关系外,牙冠还可能朝颊或舌向倾斜,若阻生牙已萌出至牙弓,大多数牙冠为舌向倾斜(图2A)。
图2A萌出至牙弓的阻生牙多向舌侧倾斜;B咬合片可确定患牙在颌骨中颊舌方向的位置,患牙位于牙弓偏颊处
如果阻生牙未萌出,可通过拍摄咬合片确定阻生牙的咬合面是朝向颊(舌)侧或颊(舌)向阻生(图2B),大多数牙冠位于牙弓偏颊处。
根据阻生牙和下颌升支前缘相对位置关系分类
Ⅰ类:阻生牙牙冠完全位于下颌升支前缘前方,拔除难度不大。
Ⅱ类:阻生牙1/2以内的牙冠的近远中径位于下颌升支内,此类阻生牙拔除难度适中。Ⅲ类:超过1/2牙冠近远中径位于下颌升支内(图3),此类拔除难度最大。
图3AⅠ类;BⅡ类;CⅢ类
根据阻生第三磨牙和第二磨牙给平面的关系分类高位阻生:牙合平面到达或高于第二磨牙牙合平面(图4)。
图4A高位阻生;B中位阻生;C低位阻生
中位阻生:牙合平面位于第二磨牙的牙合平面和牙颈线之间。低位阻生:牙合平面低于第二磨牙的牙颈线。在此分类中,阻生牙拔除的难度随阻生牙埋藏的深度增加而增大,即低位阻生拔除难度最大。
阻力分析与手术设计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位于下颌骨体后部与下颌升支交界处,由于阻生牙的阻生状况和形态不同,拔除难度也各不相同,但无论何种类型和形态的阻生牙,将其顺利拔除的关键是有效解除阻生牙的各种阻力,因此阻力分析是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必要步骤之一。
冠部阻力冠部阻力包括软组织和骨组织阻力。软组织阻力来自阻生牙上方覆盖的龈瓣,该龈瓣质韧并保持相当的张力包绕牙冠,对阻生牙牙合向和远中向脱位形成阻力。该阻力通过切开、分离软组织即可解除。骨阻力来源于包裹牙冠的骨组织,主要是牙冠外形高点以上的骨质。冠部骨阻力单从X线判断常有误差,应结合临床检查进行判断。垂直阻生的冠部骨阻力多在远中,近中或水平阻生的冠部骨阻力多在远中和颊侧。该阻力可通过分切牙冠或(和)去骨的方法解除。邻牙阻力是指第二磨牙产生的妨碍阻生牙拔除脱位的阻力。其阻力大小视阻生牙与第二磨牙的接触程度和阻生的位置而定,该阻力可通过分冠和去骨的方法解决。要根据阻力分析、器械设备条件和术者经验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手术方案包括: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切口的设计、解除阻力的方法、去骨部位和去骨量、分割冠根的部位、牙脱位的方向。由于手术方案主要是根据影像结果制定的,如果术中出现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相符时,应及时调整术前设计的方案。根部阻力根部阻力来自牙根周围的骨组织,是主要的拔牙阻力,其阻力大小与下列情况有关:阻生牙倾斜度垂直阻生牙牙根与拔除脱位方向一致,根部阻力较小;近中阻生牙倾斜度较大,与拔除脱位方向不一致,需要转动角度,所以根部阻力也较大;水平位阻生牙倾斜度约90°,与拔除脱位方向更不一致,需更大的转动角度,所以根部阻力更大;倒置阻生牙牙根倾斜度超过90°,冠、根部阻力均最大,拔除时需大量去骨后再将牙分割成多段才能拔除,所以拔除最困难。牙根形态融合根、特短根、锥形根的根部阻力小,用挺出法即可拔除;双根且根分叉较高且2根间距较大者,根部阻力较大,需用分根法解除根部阻力;多根牙、根分叉较低且牙颈部有较大骨倒凹者、肥大根、U形根、特长根的根阻力大,常需去骨达根长1/3甚至1/2以上才能解除根部阻力。根尖形态正常根尖、根尖弯向远中、根尖发育未完成者,根尖部阻力很小,拔除较容易;根尖弯向近中、颊舌侧或根尖弯曲方向不一致、根端肥大者,根尖阻力较大,拔除较困难。周围骨组织密度年轻人根周骨密度疏松,牙周间隙明显,比中老年人容易拔除;根周骨组织因慢性炎症而出现明显骨吸收者,根阻力小,容易拔除;如因慢性炎症导致骨硬化或根周骨粘连,则根阻力变大,拔除较困难,该情况多见于年长患者。去除根部骨阻力的方法有分根、去骨、增隙。单纯去骨创伤较大,应多采用分根、增隙等多种方法综合应用解除牙根阻力。拔除步骤1.麻醉通常选择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长神经一次性阻滞麻醉。为减少出血、保证术野清晰和方便操作,可在阻生牙颊侧及远中浸润注射含血管收缩剂(肾上腺素)的麻醉药物。2.切口高位阻生一般不须切开,或仅在远中切开、分离牙龈即可;中低位阻生最好选用袋形瓣切口,也可选用三角瓣切口。阻生牙若埋藏很深,也可选用三角瓣切口。3.翻瓣从切口前端开始旋转分离龈乳头,沿牙槽嵴表面向后推进,确保组织瓣全层分离,如因未完全切开而致分离困难,应再次切开,避免强行剥离引起组织撕裂。其范围原则上以显露术区即可,颊侧不超过外斜嵴,舌侧不越过牙槽嵴。4.去骨去除全部牙合面和部分颊侧、远中的牙槽骨。一般原则:显露牙冠最大周径;尽量保持颊侧皮质骨高度;根据拔除难度及切割牙冠方式确定去骨量。为保持牙槽骨高度,颊侧及远中去骨时可仅磨除贴近患牙的部分。为保护舌神经、第二磨牙及其牙周骨质,原则上不去除舌侧及近中牙槽骨,远中不超中线,将分离器置于远中骨板周围进行保护。5.增隙在患牙的颊侧和远中骨壁磨出沟槽,将磨出的沟槽作为牙挺的支点。沟槽宽度约2mm。增隙时,将牙钻与牙体长轴平行,在患牙表面去骨磨出一小沟,从小沟开始向近远中磨除患牙颊侧和(或)远中表面骨质,将患牙和骨壁分离,沟的深度达牙颈部以下(通常与切割钻的长度相当,不会影响颌骨的机械强度),注意不要伤及下牙槽神经管。6.分切患牙包括截冠和分根。其目的是解除邻牙阻力、减小根部骨阻力。常用方法为用钻从患牙牙冠颊侧正中向舌侧进行纵向切割达根分叉以下,将牙分成近、远中两部分(为保护舌侧软组织及舌神经,通常切割至余留患牙舌侧少部分牙体组织即可)。近中部分仍存在邻牙时,可在近中部分釉牙骨质界处做一横断切割,将其分割为牙冠和牙根两部分先后取出。多根牙可将其牙根分割成单根后再分别挺出。7.拔出患牙在完全解除邻牙阻力、基本解除骨阻力后,选择合适的牙挺,将患牙分割后的各个部分挺松或挺出,挺松部分用牙钳将其拔除。切忌使用暴力,应注意保护邻牙及骨组织,以免造成舌侧骨板、相邻第二磨牙、下颌骨的损伤或患牙移位。应将分割拔出的患牙牙体组织进行拼对,检查其完整性,如有较大缺损,应仔细检查拔牙窝,避免遗留。8.处理拔牙窝使用生理盐水对拔牙窝进行清洗和(或)用强吸方法彻底清理碎片,可用刮匙刮除粘连软组织的碎片,但不能过度搔刮牙槽窝,以免影响愈合。对于肉芽组织,如探查为脆弱松软、易出血的炎性肉芽组织,应予以刮除;如探查为韧性、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则对愈合有利,不必刮除。应去除包绕牙冠的牙囊,以免形成残余囊肿。压迫复位扩大的牙槽窝,修整锐利骨缘,取出游离折断骨片。为预防出血,可在拔牙窝内放入胶质海绵1~2块。9.缝合缝合不宜过于严密,通常第二磨牙远中处可以不缝,这样既可达到缝合目的,又可使伤口内的出血和反应性产物得以引流,从而减轻术后肿胀和血肿的形成。缝合时,先缝合组织瓣的解剖标志点,如切口的切角和牙龈乳头,这样可以避免缝合时组织瓣移位。缝合完成后用消毒棉卷覆盖拔牙创并嘱患者咬紧加压止血。■术后医嘱同一般牙拔除术。由于下颌阻生牙拔除损伤较大,术后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药。了解更多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