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诠释之我见


北京最有效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tslf

作者:王鸿颖

本文发表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48(05):-

DOI:10./cma.j.issn.-..05.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中老年人患龋率表达的指导意见如下:35~44岁年龄组可以用“龋失补率为患龋率”,65~74岁年龄组可以用“龋补率为患龋率”表达,但世界上一些国家两者均用,用龋失补率或龋补率表达患龋率;也用龋失补牙(DMFT)、龋补牙(DFT)表达龋均。

在横断面调查中“失牙”的原因无法确定,尤其是65~74岁组失牙多,与牙周炎失牙相关,为反映患龋的真实情况,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意见是有意义的。如我国年调查资料中,65~74岁组按龋失补牙计算的龋均是14.65,其中失牙(包括龋齿和其他原因)11.03颗,占该龋均的75%,龋牙3.34颗,占龋均的22.8%,充填牙0.29颗,占龋均的1.9%,如用龋失补率表达患龋率为98.4%,这样会加重患龋的严重性,尽管在11.03颗失牙中包含因龋丧失的牙。因而,用龋补率表达患龋率为75.2%,似更接近我国实际情况。

一、世界卫生组织对35~44岁年龄组为何采用龋失补率表达患龋率

从全球的患龋情况考虑,35~44岁组在患龋水平高的国家因龋丧失牙多,患龋水平低的国家因龋失牙少些,失牙原因究竟是龋失牙还是其他原因所致,二者实难区分;该年龄组失牙较老年组少得多,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全球情况而定在35~44岁组采用龋失补率为患龋率。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患龋状况属很低水平,失牙更多可能是牙周炎所致。我国12岁组龋均是0.54,35~44岁组龋均是4.51,龋补均是2.42,都属较低水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12岁组龋均<1.1和35~44岁组龋均<5的地区属于患龋很低水平)。

二、我国民众牙周健康状况较差,预防牙周疾病的年龄段需前移

口腔健康状况是各年龄段口腔保健结果的体现,需要生命全周期的口腔保健,各年龄段保健重点不同。

1.老年口腔问题是慢性积累性的破坏: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着手于中年人,而提高中年人口腔健康,则应着手于青少年与儿童口腔保健、婴幼儿和孕妇口腔保健。正如曹采方教授所提到的“预防年龄段需前移”。无论预防龋齿还是牙龈炎都要终生进行口腔保健,根据患病特点重点预防,如对于老年口腔保健需尽量保存余牙和抢救性治疗、修复。

2.当前我国居民牙周健康状况很差:

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数据显示,35~44岁组人均失牙2.6颗,65~74岁组人均失牙11.03颗(按每人32颗牙计算),从44~74岁的30年间平均失牙数是44岁之前的4.24倍,除因龋失牙和智齿拔牙外,绝大多数失牙是牙周炎所致,这也是我国口腔专家们的共识。牙周健康率在35~44岁和65~74岁组分别为14.5%和14.1%;牙龈出血检出率35~44岁组为77.3%、65~74岁组为68.0%;牙石检出率35~44岁组为97.3%、65~74岁组为88.7%;这些数据与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总体比较,十年来变化不大。

3.建议对牙周问题采取重点干预(健康教育和口腔维护措施):建议将年龄段设在18~25岁,为此还需做小样本试验。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卫生处前负责人Barmes博士认为,30岁之前失牙多是龋失牙,30岁之后多是牙周疾病所致。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在牙龈出血、牙石检出率高峰(35~44岁)到来之前干预可能事半功倍。4.关于18岁之前群体牙周健康问题:

目前12岁组牙龈出血、牙石检出率已过半,但目前还不适宜在群防群治的项目中普及洁治,原因:①可能伤及稚嫩的牙龈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中禁止探查牙周袋);②人力不足;③群体预防中应特别注意杜绝交叉感染。但可以做到认真展开清除牙菌斑的健康教育指导,要强调“一生中不断地、彻底地清除牙菌斑”。刷牙是个人清除牙菌斑的好方法,目前我国刷牙率在80%左右,但清除牙菌斑效果差,后牙区软垢约占牙面的1/3~2/3,多为无效刷牙(年调查结果)。在普及正确刷牙的基础上,推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理念。当然牙周健康还应从婴幼儿、孕妇牙周健康护理做起。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ssykj.com/yyybx/104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