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1
■
为什么孕产期容易患牙病?
怀孕后,孕妈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升高,特别是黄体酮水平升高,可能使牙龈出血、血管增生、牙肉变薄,诱发牙龈炎等牙齿疾病。
加上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的改变,容易忽略口腔卫生,导致龋齿产生或加重,严重的引起牙髓炎。
■
NO.2
■
孕产期容易患的牙病有哪些?
01
妊娠期牙龈炎
牙龈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孕激素水平随孕龄增加而上升,牙龈对微生物刺激的反应性就增强,使得牙龈充血肿胀,颜色变红,刷牙容易出血,偶尔有疼痛不适的感觉。
若不注意口腔卫生易患炎症,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刷牙时牙龈出血,牙龈发红、松软、肿胀、肥大。
02
牙周炎
牙周炎主要是由牙龈的局部因素(牙石、菌斑等)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
因为牙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导致牙槽骨吸收而发展为牙周炎。
怀孕后黄体酮水平升高,导致孕妇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从而导致牙周炎症。
03
龋齿
孕妈喜食甜酸食物,且一般进食不规律、频率较高,再加上身体不适、思睡懒动,对口腔卫生便有所大意。
此外,孕吐使口腔呈酸性,容易使牙齿表面脱矿,这些都是准妈妈易患龋齿的原因。
当龋齿蛀到一定程度,影响到牙神经时,就会出现冷热刺激痛或自发痛,晚上睡觉时疼痛加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牙髓炎。
04
智齿冠周炎
智齿因不能正常萌出常导致周围软组织发炎,且智齿位置靠后,很难清洁到位,而准妈妈由于各种原因口腔卫生变差,发病率更高。
轻者牙龈肿痛,在咀嚼及吞咽时加重,重者面部肿胀、张口受限或发热,不仅影响进食及生活,也使准妈妈产生焦虑情绪,不利于胎儿的生长。
05
牙齿松动
人的牙齿本来是有一定生理性动度的,牙根是靠牙周膜与周围的牙槽骨相连而牢固地立于牙槽窝内。
妊娠期由于黄体酮和雌激素水平升高,影响到牙周组织(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稳定性,牙齿的生理性动度因而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准妈妈在孕期某个时期会感到“牙松”了。
在孕前如果牙齿周围组织原本是健康的,这种现象在分娩后自然会消失。
■
NO.3
■
孕产期患牙病要及时就医
现在很多孕产妇一般孕期、医院,生怕会对胎儿或者哺乳造成影响。等严重到脸肿了,发烧了,医院的时候,通常治疗起来较麻烦,这样反而容易会对宝宝有影响。
当孕妇发生牙龈炎时,细菌很有可能顺着体液进入血液,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胎膜早破,引发早产。
产妇不及时治疗牙科疾病,牙周细菌会通过唾液来传播,很容易通过喂食、亲吻等亲密动作将细菌传染给宝宝。
孕期治疗牙齿最佳时期
一般来说,孕期治疗牙齿的最佳时间是孕中期。
孕早期比较敏感,孕晚期也不宜受刺激,防止宝宝早产,所以这两个时期都要格外谨慎。
孕早期和孕晚期,可以做最简单最保守的治疗,缓解疼痛。
上新爱婴优购更多促销详情本文图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更多精彩活动
请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