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各种牙疼秘方大全,必须收藏


1 齿痛验方

沈仲圭

生石膏18克,生地15克,粉丹皮9克,荆芥、防风、青皮各6克,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清热止痛、散风消肿。

气火上升所致牙痛。方用荆芥、防风、青皮祛风消肿;石膏清热;生地、丹皮凉血清热;甘草解毒和中。全方具清热止痛、散风消肿之功,用治风火牙痛,功效颇著。

气火上升、齿痛龈肿。

心火旺者,加焦山栀、麦冬各9克;相火旺者,加知母、黄柏各9克;肝火旺者,加龙胆草、黄芩各9克;便秘者,加制川军、枳壳各6克;恶寒头痛者,加羌活、白芷各6克。

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2 虚火牙痛汤

张梦侬

肉桂末1.5克,熟地15克,熟附片、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牛膝、车前子各10克,细辛2克,玄参、山药各15克。

水煎服(先用开水泡30分钟,再慢火熬2小时),分3次饭前服,3剂为度。

滋阴和阳,引火归元。

牙痛原因甚多,必须辨证施治。肾主骨,齿者骨之余。若肾中真阳不足,虚火上炎,致阴寒独盛于下,虚火浮越于上所致。此牙痛等症,要皆以两足逆冷如冰为特征。方用辛温大热之附子,甘辛大热之肉桂,辛温之细辛等入少阴以温肾补火;更入治无根浮游之火的玄参,引火下行之牛膝、车前子加入六味地黄汤中,补命门真火而祛下焦阴寒,养肝肾真阴而散浮游虚火,滋阴和阳,而奏引火归元之效。凡属阴盛于下,虚火浮于上,用之无有不效。

虚火牙痛,寒牙痛,并且能治虚火上炎所引起的慢性口疮、舌烂、咽喉溃疡腐烂等久治不愈。且牙痛不甚剧烈,牙龈不红不肿不热,牙根不动摇。脉沉细而数,伴下肢常冷,尤以冬春两季逆冷如冰者即可用之。

临床屡用,疗效卓著。一般服10剂左右即获痊愈。

3 肾虚牙痛汤

龚志贤

生地20克,丹皮、枣皮(或用女贞子15克代)、炒草果仁各10克,山药、茯苓、泽泻各12克,地骨皮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养肾阴,平虚火,理脾胃,除湿利水。

凡属阴虚火旺,脾胃虚弱兼湿热者,方中以生地、丹皮、地骨皮清热凉血;枣皮温养肝肾;佐丹皮清肝泻火;山药收摄健脾;茯苓缓渗利湿;生地还有滋肾阴以泻肝火之功;泽泻宣泄肾浊;草果仁理脾化湿。本方肾肝脾并治,共奏养肾阴、平虚火、理脾胃、除湿利水之功。

肾阴虚兼肝郁脾湿牙痛。

犬齿痛:阴虚火旺者,加炒黄柏10克,知母12克;臼齿痛,脾胃失调者,加焦三仙各12克,广藿香12克;牙龈红肿溃烂者,加贝母12克,天花粉18克。

屡试屡验,一般服此方一二剂可见显效,愈后(痛止)再进2~3剂,以巩固疗效。

4 细辛碎补汤

彭开莹

细辛3克,骨碎补、连翘、牙皂各9克,白蒺藜12克,荆芥、牛蒡子各6克,薄荷4.5克,升麻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清热疏风、散结止痛。

暴患牙痛,多属风寒激动胃经实热上冲所致;久患牙痛属肾虚、虚火上浮所致。方中以细辛疏风解热,开窍止痛;骨碎补壮腰肾续筋骨、活血止痛;合细辛同为主药;配白蒺藜、连翘、荆芥、薄荷散寒清热,疏风止痛;牛蒡子、牙皂疏风消肿、散结止痛;升麻升阳透表,引药效直达病所。因此本方对实热或虚火牙痛均有清散止痛之功,故用之均效。

龋齿痛及冠周炎、牙龈炎等引起的牙痛。

牙痛肿胀者,加白芷、赤芍;牙痛反复者,加丹皮、山栀。

治疗余例,疗效满意。一般服1~3剂奏效,最多4剂即可完全止痛。效佳。

5 清胃解毒汤

彭述宪

生石膏15~30克,知母、谷精草、金银花各12克,蝉衣6克,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清胃解毒。

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足阳明胃经入上齿。胃腑蕴热,循经上蒸而致。方用白虎汤去粳米,清泻胃经邪热;谷精草疏散胃经风火;金银花清热解毒;蝉衣善散风热。诸药合用,共奏清胃解毒之功。

牙痛。

伴有寒热,加桑叶、薄荷各9克;齿龈焮肿,加大青叶、蒲公英各15克;便秘,加大黄9克;痛引头部、口苦、脉弦数,加钩藤15克,白菊花9克;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舌红少苔,脉细数,去蝉衣,加熟地、龟板、牛膝各15克。

临床屡用,效果颇佳,一般2~3剂即愈,有效率达%。

6 消瘀清热汤

冯根源

生地15~30克,牡丹皮、赤芍各15克,红花、薄荷各6克,黄芩10~15克,白芷、荆芥、防风、牛蒡子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重者日服1剂半,每隔8小时服1次。

凉血散瘀,祛风清热。

牙痛。证见单个或多个牙齿疼痛,牙龈肿胀,痛甚者波及头面,咀嚼艰难,龈色红赤或紫青,或伴齿衄、口渴、心烦、便结、溺黄。

牙痛甚者,加细辛3克;齿龈肿胀明显者,加桃仁6~10克;热盛便秘,加大黄10克;痛及头面,加生赭石30克,牛膝13克,或双钩藤、僵蚕、夏枯草各12克;齿衄,加蒲黄6克;有脓肿形成者,加蒲公英30克。

治疗52例,痊愈45例,好转6例,无效1例。疗程最短2天,最长20天。

7 牙痛得效方

陈谨

生地15~30克,淮山药15克,山萸肉6克,云茯苓、泽泻各10克,丹皮12克,丹参30克,骨碎补15克,金银花12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食后服。

养肾清肾固齿,滋阴降火。

本方以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的理论为指导,治牙病须以治肾为主乃能固齿的治疗原则,组方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而成。方中六味地黄丸养肾清肾固齿,滋阴降火治其本。入骨碎补益肾气、降浮火、强筋骨、疗齿痛,治牙齿松动,为治牙痛之要药;丹参去瘀生新,用以行瘀血、除血热、消邪定痛,与既清气分又清血分、清热解毒之品金银花相伍,其效益彰。

各种牙痛,尤以虚火牙痛为优。

症见牙齿隐隐作痛或微痛,牙齿浮动咬物无力,午后疼痛加重,兼见眩晕、耳鸣、失眠、咽干舌燥、腰膝酸痛、五心烦热,舌质红嫩,无浊苔,脉细数者,可投以本方。兼有外感风热之邪者、重用金银花,加连翘、知母、生石膏。

屡用屡验,尤以虚火牙痛为佳。

服药期间应忌烟、酒、辛辣等对口腔有刺激的食物。

8 牙痛方

方仁三

升麻10克,生石膏30克,白芷、细辛各9克,甘草3克,骨碎补18克(炒),川椒6克(炒),制川乌10克(先煎),淡竹叶10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清胃温肾,散风消肿。

齿为骨之余,乃肾所主,牙龈属胃、阳明经循之,阳明为多血之腑,病多实热,少阴为多寒多虚之脏,牙龈血肉相连,互相影响,故牙病病机为寒热搏结(胃热肾虚)。治宜清胃温肾,消肿止痛。方中升麻、石膏、淡竹叶,寒凉清解,直入胃腑,以泻阳明郁火,透热解毒;制川乌、骨碎补、川椒、细辛入肾经以温少阴肾经之寒;白芷亦属祛风散寒之品,且以止痛见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温肾,散风消肿之功,故用之多效。

风火,龋齿等牙痛。

若痛剧者,加羌活9克;肿甚者,加蒺藜12~30克;便秘者,加大黄3~9克(后下);热甚者,石膏增至60~克;湿盛者,加生苡仁30克;小便短少,加滑石18~30克;寒盛,加麻黄3~9克;胃阴虚者,加石斛30克,麦冬18克;肾虚,加生地30克,怀牛膝30克;血虚者,加当归、川芎各10克等。

临床屡用,颇得心应手,均取得显著疗效。

冠贤医卜馆

欢迎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北京哪家医院白殿风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ssykj.com/jbzl/67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