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考试马上开始,一边复习一边做题是临近考试前30天最好的方法。记好这些题,临考前再看一遍哦!这些考试必考呢!
急性牙髓炎
(Acutepulpitis)
(一)病因
主要由牙髓充血发展而来
慢性牙髓炎的急性发作
1、细菌作用:深龋等可导致细菌直接侵入牙髓;也可由血循环逆行到牙髓引起炎症
2、机械作用:牙外伤、磨耗、隐裂及牙外科治疗是导致的医源性损伤及大气压改变等
3、温度损伤:在进行牙体窝洞预备、抛光及牙科材料使用发生化学损伤时产生热量,导致牙髓急性损伤
4、化学性刺激:牙酸蚀或在牙体病治疗时不恰当的使用酸性牙科材料等
(二)临床特点
●突发剧痛:就诊的及时发布症状
●疼痛特点:自发性痛、阵发性痛、常夜间疼痛加重、疼痛不能明确定位、放射性痛、温度刺激可诱发或加重疼痛
●在炎症被引流后疼痛可缓解
●热痛冷缓解
●未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牙髓坏死
疼痛产生原因
环境因素——不能扩张,
压力↑→神经
化学因素——炎性介质↑
(三)病理
急性浆液性→牙髓脓肿→急性→化脓性
1、急性浆液性
●局限在受刺激部位相应的牙髓
●血管扩张充血,渗透性增加
●中性粒细胞游出,纤维蛋白渗出
2、牙髓脓肿
●渗出增加,压力增大,局部微循环障碍,局部牙髓组织液化坏死
●炎症反应加剧,中性粒细胞向炎症中心聚集,小脓肿形成
3、急性化脓性
早期小脓肿未得到及时治疗,扩展至整个牙髓,发生广泛液化坏死
牙体组织的形成
1.牙本质的形成
2.釉质的形成
3.牙根的形成
4.牙髓及牙周组织的形成
5.牙周膜及牙槽骨的形成
一.牙本质的形成冠部牙本质的形成dentinogenesisofcrown
成牙本质细胞odontoblast
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有特定的时间、空间模式,开始于牙尖和切缘处,向根方不断扩展。
成牙本质细胞来自于外间充质,成熟的分泌型成牙本质细胞secretoryodontoblast呈高柱状,细胞核位于基底,有发达的细胞器;静止型成牙本质细胞restingodontoblast呈扁平状。
牙本质基质的形成
成牙本质细胞通过其顶端和胞浆突起中心的分泌泡把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形成牙本质基质,成牙本质细胞向牙乳头中心运动,在后面留下一短钝突起,即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并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在基质内。
随着成牙本质细胞的后退,突起变长,突起的末端和侧方形成许多末端分支和侧支,在成熟牙,这些分支在牙本质中形成很多牙本质小管的分支。成牙本质细胞胞浆突起越过釉质与牙本质交界形成釉梭。
最先形成的牙本质胶原纤维(VonKorff’sfiber)粗大,与基底膜垂直,矿化程度高,称罩牙本质mantledentin。
牙本质基质的矿化
牙本质基质形成一层后,即开始矿化,其矿物来源于成牙本质细胞的基质小泡matrixvesicle,内含羟基磷灰石晶体,随晶体长大小泡破裂,晶体进入到基质中继续长大并融合,使基质矿化。罩牙本质形成后以形成晶核方式进行矿化。
牙本质矿化的形态主要是球形钙化,磷灰石晶体不断生长,进一步长大融合形成单个钙化团,多个钙化团融合将牙本质基质矿化,钙球之间如不能充分融合,则留下空隙,称为球间牙本质。
二.釉质的形成amelogenesis釉基质形成
牙本质基质作用于内釉上皮分化成功能性成釉细胞,内含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及分泌颗粒,开始在罩牙本质表面形成一层无釉柱釉基质。成釉细胞离开基底膜并在基底膜一端形成托姆斯突。
釉质基质在粗面内质网中合成,在高尔基氏体中浓缩,然后从细胞顶端和突起中分泌出来,新分泌的釉基质主要是有机成分,含矿物为30%。
釉基质矿化
当釉基质形成到应有厚度时,即开始矿化。
釉质矿化是从釉质表面向深层扩散一直到最内层。再由内层向表层矿化,外层釉质矿化程度最高。
成釉器的变化
釉质形成后,成釉细胞在釉质表面分泌一层无结构的有机薄膜覆盖在牙冠表面,称为釉小皮
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器几层细胞缩合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之为缩余釉上皮(reduceddentalepithelium)。
三.牙髓形成牙乳头周围有硬组织形成时,内部细胞进一步分化,形成牙髓细胞,后有较大血管和神经长入牙髓。
四.牙根形成上皮根鞘的形成
当冠部发育即将完成时,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根尖孔方向生长,这些增生的上皮呈双层,称上皮根鞘(Hertwing’sepithelialrootsheath)。
上皮隔的形成
上皮根鞘继续生长,向牙乳头中心呈45度角弯曲,形成盘状结构,称为上皮隔。
牙根发育过程中,上皮隔的位置不变,牙胚向口腔方向移动。
上皮根鞘的内釉上皮诱导其内侧牙乳头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形成根部的牙本质。
根部牙本质形成时,上皮根鞘发生断裂,脱落至牙囊内。该上皮长期存在于牙周组织中即为牙周上皮剩余(Malassezepithelialrest)。
牙骨质的发生
根部牙本质形成后,牙囊贴近牙本质,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形成根部牙骨质。
五.牙周膜及牙槽骨的形成牙囊细胞的外层细胞分化出成骨细胞,形成固有牙槽骨。
牙囊中间部分分化出成纤维细胞,生成胶原纤维,部分埋在牙骨质及牙槽骨,成为穿通纤维,早期纤维向牙冠方向呈斜行排列,直至牙齿萌出到功能位时,逐渐变成各种方向排列的多组纤维束。
离体磨牙复面洞制备术的设计要点
1.邻面洞形:为向略小于龈向的梯形。龈壁位于接触点根方的健康牙体组织,与髓壁平行;颊舌侧壁洞缘位于自洁区,洞缘角接近直角。颊、舌轴壁略向中线聚合,轴壁与牙长轴平行。
2.咬合面洞形:为鸠尾形。邻面洞向咬合面扩展,包括窝沟在内形成鸠尾洞形的膨大部。在颊舌尖之间缩窄,形成鸠尾峡部,峡部宽度一般在后牙为所在颊舌牙尖间距的1/4~l/3,前牙为邻面洞舌方宽度1/3~l/2.鸠尾峡部与轴髓线角不能重叠,轴髓线角应圆钝。邻面洞与咬合面洞内各点线角要求清楚。
3.洞深:面前磨牙深1.5~2.0mm,磨牙为2.0~2.5mm;邻面洞深1.0~1.5mm
牙痛的检查要点
1.视诊口腔内患者所述疼痛侧上、下颔牙齿的牙体疾病(龋、发育异常、外伤牙折、磨损、楔状缺损、牙隐裂等)、充填体和修复体体、阻生牙、拔牙创、牙龈乳头红肿、牙龈红肿和脓肿、龈颊沟及面部有无肿胀、开口是否受限等。
2.探诊牙体疾病探诊、牙周袋探诊。
3.叩诊垂直及侧方即诊。
4.咬诊正中及侧方咬合检查。
5.松动度检查。
6.扪诊可疑患牙、根尖部、颌篱肿胀部位的覆地和范围,颌下淋巴结扪诊。
7.温度测试冷和(或)热测验。
8.牙髓电活力测验有无异常。
9.x线检查充填体与髓腔的距离,充填体与洞壁间是否存在密度降低区;有无邻面龋髓石、牙内吸收、牙外吸收、牙根纵裂、根折;根分歧及根尖周有无病变,牙槽嵴顶及根周骨硬板有无破坏;有无阻生齿及埋伏牙压迫牙根,上颌窦及颌骨内有无肿物,颞下颌关节X线片有无异常变化。
10.其他必要时,请有关科室会诊,以除外心脏、血液、精神等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