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是人类口腔内最后萌出的牙齿,由于其萌出时间通常在16到25岁之间,因此得名“智齿”。然而,智齿的存在并不总是受到欢迎。由于其生长位置和大小,智齿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如疼痛、感染、牙龈炎等。因此,许多人在智齿出现问题时考虑将其拔除。但是,是否需要拔除智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某些人群来说,需要更加谨慎。
一、智齿拔除的适应症
反复发作的智齿冠周炎。智齿周围的牙龈反复发炎、红肿、疼痛,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类智齿可以考虑拔除。
阻生智齿。智齿完全或部分萌出,但位置不正,向前方生长顶坏了前方正常生长的牙齿,这类智齿可以考虑拔除。
埋伏阻生牙。智齿埋伏在骨头或牙龈中,位置不正,没有完全或部分萌出,这类智齿可以考虑拔除。
颞下颌关节紊乱。智齿萌出过程中引发颞下颌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这类智齿可以考虑拔除。
牙源性囊肿或肿瘤。智齿生长过程中或生长完成后形成囊肿或肿瘤,这类智齿可以考虑拔除。
正畸需要。为了排齐牙齿、改善咀嚼功能和改善面型等目的,有时需要拔除个别或多个智齿,这类智齿可以考虑拔除。引起邻牙病变的智齿。邻牙受到智齿的影响而出现病变,这类智齿可以考虑拔除。
二、哪些人需要谨慎拔除智齿?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拔牙后容易感染和愈合不良,因此需要谨慎考虑是否拔除智齿。
心脏病患者:心脏病患者拔牙时容易诱发心脏病发作,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拔牙。
血液病患者:血液病患者拔牙后容易出血不止,因此需要谨慎考虑是否拔除智齿。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拔牙后容易出现甲状腺危象,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拔牙。
青光眼患者:青光眼患者拔牙后容易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拔牙。
妇女妊娠期间:妇女妊娠期间拔牙容易诱发流产和早产等严重后果,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拔牙。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者(如抗凝药物、免疫抑制剂等)拔牙后容易出血不止,因此需要谨慎考虑是否拔除智齿。
三、拔除智齿的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在拔除智齿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和全身检查,确定智齿的位置、大小、生长情况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信息。
术后护理:拔除智齿后需要注意饮食、口腔卫生、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护理,以促进创口愈合和减轻疼痛等不适症状。
并发症处理:拔除智齿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疼痛等,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治疗。
定期复查:拔除智齿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对于智齿的处理需要谨慎对待,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拔除智齿前需要了解相关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和治疗。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更需要注意谨慎对待智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