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牙不好,疾病满身跑。”牙齿,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亲密伙伴。
除了帮助咀嚼食物,它还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牙疼……很多人以为忍忍就能过去的“小毛病”,在口腔专家眼里,却是牙齿发出的“求救信号”,这些牙病轻则影响外观,严重的还会对全身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护牙可以说是贯穿一生的大事,不管在哪个时刻出现问题,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那么,不同年龄段在护牙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和防护重点?
中青年:牙周炎是最大隐患
调查发现,我国70%的成人都患有牙周炎等口腔疾病,且就医率非常低,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口腔防护意识较差。
菌斑和牙石是牙周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会导致牙菌斑和牙石堆积。一些全身因素如糖尿病、内分泌紊乱等会造成全身抵抗力下降,也会促进牙周疾病的发生。另外,在口腔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如果龋齿充填不合理,假牙镶得不密合,也会造成口腔内菌斑和食物残屑不易清洁干净,加重牙周病。
牙周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两个阶段,牙龈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发展成牙周炎。刷牙出血是牙周疾病的典型症状。发生牙龈炎时,牙龈边缘会呈现鲜红色或紫红色,有时还会出现糜烂。一旦触碰牙龈,便会流血,同时还伴有明显的口臭。此时牙龈肿胀,失去弹性,更易出血,牙龈与牙齿分离。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导致咀嚼无力,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认真洁牙是预防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关键。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与正确的方法,做到早晚各刷一次牙和饭后漱口。如果牙缝大,或不易刷到,要通过牙线清洁。牙周病患者一经确诊就要积极治疗,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口腔保健来保持疗效,防复发。
老年人:缺牙要镶,坏牙要补
老年人口腔组织器官呈退行性变化,牙龈萎缩,牙根外露,菌斑很容易在根部堆积并形成根面龋;症状重度磨耗出现的牙本质敏感,是两个大问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牙齿丧失。
为此,老年人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早发现并治疗口腔疾病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首先,要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用毛软且有弹性的牙刷,早晚刷牙,刷牙时间3——5分钟,切忌暴力、横向刷牙;由于老年人牙缝较宽,需借用间隙刷、牙线、冲牙器才能达到口腔清洁的目的;在进食时应采用双侧交替咀嚼,以免导致功能侧严重磨耗以及对侧组织的废用。
其次,已患有根面龋、牙髓炎疾病的老年患者可以通过补牙,根管治疗等方法保存患牙,而非直接拔除。对于牙体缺损、缺失的老年患者可以视具体情况科学设计,通过活动义齿、固定义齿、种植义齿来恢复咀嚼、发音、美观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