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
立冬(11月8日前后)作为冬季的开始。
冬至(12月22日前后)作为冬季的极致。
均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季。
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12、1、2月份为冬季。
冬季以寒冷为特点,那么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呢
人体皮肤血管收缩,气血趋向于里,人体阳气收藏
胃肠血供充足,食欲增加,吃得多吃得好,消化吸收好。加上运动减少。----冬季长膘。
肾脏血供充足,经肾气化而形成的尿液增多,肾藏的负担加重。汗出减少,小便增多。
冬季多发病
感冒、流感、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面瘫。
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
老人低温症:老年人的体温持续在35℃以下,称作“老人低温症”。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退化,体内产热减少;机体感受温度下降敏感性减弱;皮肤对寒冷的刺激反应迟钝,血管不能正常收缩,散热较多,不能使体温维持正常水平。
肌肉关节疼痛:血管神经性头痛、颈椎病、落枕、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胃肠痉挛、类风湿性关节炎。
了解了冬季对人的影响以及冬季的多发病,那么咱们该如何进行养生呢?对此,赵教授提出了冬季养生整体的八字原则——温阳防寒,补肾助藏
冬季寒盛,寒易伤阳。肾阳主全身的阳气,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
冬三月万物闭藏,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藏”。
肾主藏。冬季时节,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即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产生疾病。
精神调养
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同时,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饮食调养
在寒冷的冬季,往往使人觉得因寒冷而不适,而且有些人由于体内阳气虚弱而特别怕冷。因此,在冬季要适当用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进行温补和调养。
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
御寒食物
在冬季应吃性温热御寒并补益的食物,如羊肉、甲鱼、麻雀、虾、鸽、鹌鹑、海参、枸杞、韭菜、胡桃、糯米等。
冬季饮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易使脾胃之阳气受损。
冬季吃桂圆
桂圆又称龙眼。味甘性温。
具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壮阳健脑等功效,用于病后体虚、心悸健忘失眠、贫血等症。
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者可用桂圆肉15-30克,加水煎汤,睡前服用;
脾虚泄泻者用桂圆肉10克,生姜3片,煎汤服;
贫血盗汗者可用桂圆10枚,莲肉15克,芡实10克,加水煎汤于睡前服
但值得注意的是,桂圆易生内热,有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口干舌燥等阴虚内热表现者不宜食用。舌苔厚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者也应少食。
当归生姜羊肉汤
女性外周循环血量比男性少,冬天本就容易手脚冰冷,而寒性体质的女性冬季就更难熬了。对于冬季异常怕冷的女性,赵教授特别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克,黄酒、食盐等调味品各适量。
做法:当归洗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生姜洗净,切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黄酒,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可加入食盐等调味品食用。
起居调养
《黄帝内经》:“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为益(尤其对于老人而言)。
穿衣:棉、轻、软、暖。
定时开窗换气有利于身体健康。蒙头睡觉不可取。冬天蒙头睡觉极宜造成缺氧而致胸闷气短。
夜间忌憋尿。由于冬夜较长,长时间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冷水洗脸
冬天,面部皮肤由于气温低的刺激,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用热水洗脸,当时会感觉温暖,一旦热量散失,毛细血管又恢复原状,这样一涨一缩,易使面部皮肤产生皱纹。而晨起用冷水洗脸,顿时就有头清眼明的感觉。冷水的刺激既能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又可增强皮肤弹性。
冬令:增强机体御寒能力,预防感冒、鼻炎,对神经衰弱的神经性头痛者亦有益。
冷水略高于10摄氏度为宜。
温水刷牙
温水(35~36.5摄氏度)有利于牙齿健康。若经常给牙齿以骤冷骤热的刺激,长久会引起牙髓出血和痉挛,甚至导致牙周炎、牙龈炎等病症。
热水烫脚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脚背、脚底、脚趾间汇集了很多穴位;有的科学家还认为脚是人体第二心脏,脚掌上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联。
“晨起皮包水,睡前水包皮,健康又长寿,百岁不称奇”。睡前用55-70摄氏度的热水泡脚。
冬保三暖(头、背、脚)
头暖: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
背暖: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
脚暖:寒从脚起,一旦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抵抗力下降,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
药物调养
冬季的药物调养主要以补为主,讲究虚则补之,有虚才用补,虚什么补什么。血虚、气虚、阴虚、阳虚各不同,要对症使用。补气用人参、黄芪,养阴用铁皮石斛、西洋参,温阳用鹿茸、枸杞子,养血用阿胶、熟地,这些都需要对证选用。药物剂型主要有汤药、药酒、膏方等。
冬季饮药酒忌宜
冬季是服用药酒的好季节,除治疗外还可暖身。酒以50-60度为宜。
用酒浸中药可加强药力。某些药物易溶于酒中,效果较水溶液好。酒中的药进入人体后吸收较快。
药酒主治
药酒的作用之一是祛风湿、舒筋活络,用于骨、肌肉损伤及风湿疾病,如治腰肌劳损常用川芎、当归、牛膝、乳香、没药、防风浸酒;治增生性脊柱炎常用白芍、威灵仙、牛膝、木瓜浸酒;治关节炎常用羌活、独活、桑寄生、牛膝、当归、延胡索浸酒。
药酒另一作用是补虚强壮,如人参酒、十全大补酒、参桂养荣酒、当归黄芪酒等
药酒禁忌
服用药酒不宜过量,不宜以药酒代酒饮。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患肝炎、心衰、癫痫、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消化道溃疡、肝硬化及对酒过敏的人不宜服用药酒。
关于膏方
许多地方有熬补膏的习惯,买阿胶、人参、枸杞子、核桃肉等在家中熬制,熬一罐补一冬。的确,冬季也相对适合服用膏方。现在更多的是让有经验的中医把脉,根据体质情况,结合时令特点,对症选用补益药,由药师规范熬制。一般从立冬服到立春,每日一到两次,取一、二匙,放碗中,加开水化开服下,享受服用膏方的乐趣,带来补益的效果。
(由于篇幅有限,关于膏方的诸多问题,如什么样的人适合吃膏方,怎么开膏方才最适合自己等,赵鸣芳教授会在下一期文章里详谈,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