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牙病易发的原因
首先,怀孕后,女性体内雌、孕激素增多,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弯曲、弹性减弱,以至血液淤滞及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造成牙龈炎。此外,准妈妈由于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的改变,容易忽略口腔卫生,这也是牙周疾病的重要诱因。
孕期常见的牙周病
妊娠牙周病:妊娠期间受激素分泌的影响,牙龈充血肿胀,容易引发牙周炎。其次还会产生牙周浮肿、牙齿松动、肿疡等。
蛀牙:孕期饮食习惯的改变和饮食不规律,都容易忽略个人口腔卫生,产生蛀牙;此外,孕期唾液分泌的增加,使口腔内呈酸性,也容易生成蛀牙。
敏感(牙本质敏感症):准妈妈由于生理上的改变,尤其爱吃甜性、酸性食物,这些食物都会磨损牙齿,形成敏感性牙齿。
阻生牙引发急性肿疡,如果怀孕前有阻生牙未拔除,再加上牙菌斑堆积,阻生牙四周牙肉就会发炎肿胀。
孕期牙齿诊疗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牙齿的病症,大多采局部使用麻醉剂让病人放轻松。但是孕妇应避免深度麻醉。其他的药物,如:止痛药、镇静剂、抗生素(如:怀孕中使用四环霉素,会造成胎儿以后的牙齿变黄),虽然牙科大部分都是安全的,但也应该在医师指示下小心使用。
照射X光:任何牙科放射线检查的剂量都很小,且远离下腹部,应该都在安全范围内,不过孕妇仍最好尽量避免。但若孕妇因急诊需要照射X光时,务须穿著防护铅衣,并特别覆盖住下腹部。怀孕的牙医师与助理人员,同样也应留意自身的防护措施。
怀孕前期(1-3个月),若非紧急状况,不建议进行牙科治疗。
怀孕中期(4-6个月),若一定要治疗牙齿,此时期是较适当且安全的治疗时机,建议只做一些暂时性的治疗,如:龋齿填补。
怀孕后期(7个月到分娩),此时期孕妇不适合长时间的牙科治疗。